*ST九有旗下公关公司被1元出售 曾年入超2亿

来源: 北京商报
2024-07-01 07:50:05

  证券时报记者 曾剑

  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注意到,2019年至2021年,汉诺睿雅每年都能为*ST九有贡献上亿元,甚至超2亿元的收入,是公司营收的主力军。不过,随着上市公司广告业务和日化业务的崛起,汉诺睿雅的核心地位已不复存在。

  截至2023年末,汉诺睿雅总资产为1766.91万元,净资产为-4447.48万元。2023年汉诺睿雅营收为1817.13万元,亏损1066.74万元。资产评估报告显示,汉诺睿雅已于2024年3月、4月将部分子公司对外处置。

  汉诺睿雅全部权益于评估基准日2023年12月31日采用资产基础法评估的股东全部权益为-4435.84万元,采用市场法评估的股东全部权益为-800万元。

  *ST九有表示,由于汉诺睿雅资产净额为负,结合公司目前的经营情况,交易双方协商确定此次股权转让价格为1元。

  “因汉诺睿雅近年来经营未达预期,长期处于亏损状态,根据公司经营管理需要,(交易)为优化公司业务结构,提升公司运营效率,减少亏损,实现低效资产剥离。”*ST九有表示。

  回顾过往,汉诺睿雅一度是*ST九有的核心资产。

  2018年9月,*ST九有时任董事长兼总经理韩越被曝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遭上海市公安局奉贤分局逮捕。2018年12月7日,韩越宣布辞去在*ST九有担任的相关职务。随后,*ST九有董事会推举时任公司副董事长的徐莹泱出任公司董事长,并聘任其为公司总经理。

  临危受命的徐莹泱给*ST九有带来了一些改变,其中便包括涉足公关业务。

  2018年12月,*ST九有宣布,其全资子公司九有供应链(即现在的天天微购)拟通过转让拥有的润泰供应链1150万元债权的方式,购买汉诺睿雅57%股权。

  2019年7月,为了遏制和减少控股子公司博立信亏损的局面,*ST九有决定,博立信停止主要生产线的产品生产,仅保留摄像头模组售后服务。通过上述举措,公关业务挑起了上市公司收入的大梁。

  2019年度,*ST九有实现营收3.13亿元。其中,来自“公关营销服务”的收入为2.38亿元。2020年、2021年,上市公司的营收分别为1.93亿元、2.68亿元,同期,其“公关营销服务”分别为1.42亿元、1.66亿元,基本都来自于汉诺睿雅。

  2022年,上市公司营收3.06亿元。其中“公关营销服务”收入为1.53亿元,但汉诺睿雅贡献的比例大幅减少。据*ST九有2022年年报,汉诺睿雅2022年营收5597.3万元,亏损1043.33万元(另据*ST九有最新公告,汉诺睿雅2022年营收6163.34万元,盈利321.58万元)。

  到2023年,汉诺睿雅的收入依然没有起色。在2023年年报中,*ST九有甚至不再将汉诺睿雅列为“重要非全资子公司”,未单独披露该公司业绩。根据*ST九有此次发布的出售公告,汉诺睿雅去年的营收为1817.13万元、亏损1066.74万元。

  资料显示,汉诺时代成立于2023年11月。*ST九有称,公司控股股东中裕嘉泰及实际控制人李明与汉诺时代、陈凯之间不存在关联关系。

  据企查查,汉诺睿雅持股43%的股东陈凯,是公司的执行董事、经理、财务负责人以及法定代表人。因汉诺睿雅未按执行通知书指定的期间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给付义务,公司及陈凯均已被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限制高消费。

责任编辑:杨红艳

  在去年乌克兰危机升级以后,当俄军越境进入乌克兰作战,俄乌也曾谈判过。但从不久之前各方包括中方披露的信息看,去年4月,当俄乌接近达成停火协议的时候,背后拱火者不答应。造成乌克兰不得不撕毁停火协议。

  他说,“华盛顿几乎没有看到任何证据表明北京正带着善意认真对待谈判”。看来,美国是将一味退让理解为“善意”,希望它可以在对俄方向上首先践行这样的“善意”。

  随着核查的深入,昔日在朝阳、丰台的老部下宋某某、李某等人先后接受组织谈话,听到风吹草动的闫学会第一时间与这两名曾经的心腹取得了联系。

  实际上,中乌元首通话也是在积极回应欧洲关切。毕竟俄乌冲突是二战结束70多年来欧洲大陆首次重燃战火,对欧洲的经济造成巨大损害,安全格局至今仍不明朗。因此,近期欧洲领导人纷纷访华,俄乌冲突都是他们重点关切的问题。而欧洲内部反战声音逐渐扩大,反对拱火浇油的理性观点不断出现,中国政府早先发表的针对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12点立场文件也越发受到欧洲国家的认真对待,这都为中方派出中国政府欧亚事务特别代表赴乌克兰等国斡旋奠定了基础。

  站在当下的十字路口,我们更需要回答:基础研究需要怎样的资助方式,什么是真正的基础研究?“无用”和“有用”间如何平衡、转化?为何中国的基础研究一直缺乏对全人类有影响力的原创性、前瞻性成果?

  不过,4月14日,在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宣讲会上,IPCC专家翟盘茂表示,目前关于临界点和不可逆现象的研究还远远不够,想要得到结论,需要不同研究者、用不同方法,从观测、机理、模式等多方面提供多重证据。

游郁涵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