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足体育直播和现场活动 奈飞股价有望重回历史高点

来源: 企业网
2024-06-09 04:09:29

  在奈飞由广告支持的订阅服务取得成功之后,多头们开始纷纷看好这家视频流媒体巨头进军活动和赛事直播之举将推动其股价开启新一轮上涨。

  这将是这家市值2800亿美元的公司效仿传统电视模式取得回报的又一例证。涉足历来属于线性电视 领域的业务,很可能成为推动奈飞股价重回2021年历史高点的催化剂。

  “你吸引了眼球,就掌控了定价权,可以想想奈飞在体育广告和任何人想看的其他节目上都能施展定价权的情况,”咨询公司Accuvest Global Advisors的投资组合经理埃里克·克拉克(Eric Clark)说,“我们将此视为又一个增长手段。”

  奈飞股价年初至今已上涨了33%。股价反弹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奈飞成功让投资者相信它持续增长的能力,即使在成熟市场也是一样。对共享密码行为的打击推动了新冠疫情后用户数的反弹,该公司在广告层级上也取得了成功。奈飞5月表示,其广告支持订阅服务的月活用户已从一年前的500万增至4000万。

  增加体育赛事和更多现场节目是该计划的一部分。奈飞已经播出了广受欢迎的《汤姆·布雷迪吐槽大会》(The Roast of Tom Brady),还将播出杰克·保罗(Jake Paul)和迈克·泰森(Mike Tyson)的拳击比赛。今年圣诞节,奈飞将播出两场全美橄榄球联盟(NFL)的比赛,它还购买了世界摔跤娱乐公司(World Wrestling Entertainment)的Raw和其他节目的独家播放权。

  体育同样也成为了其他流媒体服务的主要投资领域。据报道,亚马逊已接近达成协议,将在其Prime服务中增加美国篮球协会(NBA)常规赛和季后赛的比赛。彭博行业研究(Bloomberg Intelligence)撰文称,包括奥运会在内的体育节目将助力NBC的孔雀脱颖而出,华特迪士尼公司(Walt Disney Co.) 2026年在体育方面投入将不低于122亿美元。

  华尔街对奈飞的举措表示了欢迎。摩根大通认为,泰森与保罗的比赛“可能成为史上收视率最高的拳击比赛,因为它易于访问,而且奈飞在全球拥有庞大的用户群”,并预测这场比赛将带来更多的广告费收入。

  摩根大通分析师道格·安穆斯(Doug Anmuth)对奈飞股票给出了增持建议,他认为,奈飞之所以能成为观众消费电视、电影和其他内容的 “默认选项”,原因之一是其产品种类繁多。

  根据汇编的数据,过去三个月,对奈飞全年净利润的共同预期上升了7.1%,而收入预期仅上升了0.5%。

  投资者有理由保持谨慎,因为4月份该公司自己发布财报时提供的预测令人失望。此外,该股估值已经不像处于疫情后的低点时那样便宜。按业绩预期衡量的动态市盈率为32倍,与接近40倍的五年平均水平相比有一定折扣,但却是2022年低点时的两倍多。目前纳斯达克100指数的市盈率接近26倍。

  追踪的分析师中,不到70%的人给出了买入建议,这与平均目标价反映的情况大体一致。

  Adams Diversified Equity Fund的高级投资组合经理科顿·斯温德尔(Cotton Swindell)持有该股,他认为“有很多理由对奈飞感到满意,”尽管他并不指望现场活动和体育直播立即就能带来丰硕的增长。

  他说:“问题是增长力度能否支撑估值,我认为能。”

责任编辑:杨淳端

  5月18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咨询小组对今年的新冠疫苗加强针更新作出建议,提出新的疫苗应主要针对目前占主导地位的变异株XBB。

  《中国企业家》:本书重点论证了人口和创新的关系,但随着经济发展,生育传承的意愿变得越来越弱。如何看待这个现实困境?根源是什么?如果说现在养育孩子成本太高的话,古代人多生孩子,其实是当时的一种风险对冲机制,生的孩子越多,家族获得繁衍的可能性越高,现在是不是因为不需要这种风险对冲了,大家反而没有生育的愿望了?

  2008年5月11日,为了实施国家大型飞机重大专项中大型客机项目,中国商飞成立。吴光辉被任命为C919总设计师,面对的新问题和新挑战更是层出不穷。

  近两年,事务缠身的吴光辉较少在媒体上露面。但每到全国两会等重大活动期间,他一定会抽出时间介绍C919的进展,不厌其烦地回应外界对C919的关注,并就我国通用航空产业发展建言献策。“提升航空大数据利用潜能,适应航空业效率提高、旅客服务方式更新的迫切需求”“航空立法”“改善科研环境”“中国制造要走出‘贪大求快’误区”……

  梁建章:对我来说,当时也是最适合的年龄。那时候,整个行业、整个中国经济各方面都是欣欣向荣的状态,中国享受到了很大的人口红利,那个时候年轻人是现在的60后70后,这批人每年出生人口有2500万,到了80后也有2500万人/年的时候,还迎来了婴儿潮,这非常好。

  国内不少高校应急管理专业都采用这种“拼盘式”的招人模式,但跨专业教师往往缺乏对应急管理理论基础与专业知识的系统认知。一位受访者向《中国新闻周刊》坦言,“国内对应急管理全面了解的学者屈指可数,应急管理领域缺好的老师”。

林俊冰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