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宜兴铁路全线开始铺轨

来源: 华声在线
2024-07-01 06:26:51

  中新网宜昌6月30日电 (陆祁国 龚婧)6月30日10时16分,随着首对500米长钢轨平稳、精准地铺设在无砟道床上,标志着湖北宜昌至郑万高铁联络线(下称“宜兴铁路”)进入长轨铺设阶段。

  由武九客专湖北公司建设管理,中铁一局、中铁三局等单位共同承建的宜兴铁路起于宜昌东站,经宜昌市伍家岗区、夷陵区、兴山县接入郑渝高铁,全长109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

  “锁好小锁,解开大锁。”30日7时许,宜兴铁路宜昌市伍家岗区联丰村特大桥铺轨施工现场,中铁三局宜兴铁路项目铺轨机机长闫新冰正在安排工作。

  闫新冰身旁的推送车上,需要铺设的第一对500米长钢轨,已被卷扬机拉到夹紧装置里边。

  单根长度500米的钢轨,重量达30吨,堪称“大个子”“大块头”。那么,首批14对钢轨是如何运抵施工现场的?

  “钢轨的‘个子’大,运输它们的长轨车更大,长度为550米。”中铁三局宜兴铁路项目铺轨负责人张飞虎介绍,长轨车经由宜昌东站转出,出站后还要爬行30‰的长大坡道工程线才能到达施工现场。

  宜昌东站系汉宜、鸦宜、宜万、焦柳铁路沿线最大车站之一,每日固定旅客列车100余趟。因此,项目部必须利用既有线行车间隔以及“天窗”时间进行运输,可谓“见缝插车”。

  为确保长钢轨运输绝对安全,武九客专湖北公司精心组织,统筹谋划,会同中铁三局优化铺轨全过程施工方案,加大物资、机械设备投入力度,多次组织装卸培训和演练。

  得益于前期的充分准备,6月28日晚间,长轨车顺利通过宜昌东站。“长轨车通过宜昌东站算是难度比较小的。”张飞虎告诉记者,长轨车驶出宜昌东站后,如何爬上30‰的长大坡道工程线,还要在坡道上停留之后再起步,难度更大。

  “如机车推力不够,很可能在爬坡过程中发生溜车。万一发生这种情况,后果不堪设想。”张飞虎介绍,他们增配机车,实施“多机重联”也就是4台机车相连并同时发力,以确保足够推力。

  本次铺轨使用的轨道铺设信息化系统,由中铁三局联合高校和相关科研院自主研发,是目前国内先进的施工管理系统。

  “该系统通过集成无线网络传输、定位导航等技术,将运输计划图、区间运输图等相关作业内容,在集视频、监控、预警为一体的信息化平台上直观展现,实时监控铺轨机、长轨运输车、焊轨机车等设备状态,从而实现铺轨作业管理的信息化和可视化。”张飞虎介绍。

  “信号良好,可以推进。”30日10时16分,第一对500米长钢轨在铺轨机牵引下缓缓牵出。50分钟后,第一对长钢轨精准落位,铺设完毕。

  张飞虎介绍,接下来的铺轨作业中,中铁三局宜兴铁路项目部将投入各类铺轨施工机械20余台(套),高峰期将有300余人同时作业,单日最高可铺设轨道6000米。

  宜兴铁路开通运营 后,沪渝蓉高铁武宜段和郑渝高铁将实现互联互通,兴山到宜昌的车程可由目前的2小时压缩到20分钟左右,宜昌至重庆的车程可缩短至3小时以内。

  沿江通道运输质量及中部路网灵活性将进一步提升,对贯彻落实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加强沿线城市群人口、资源、资金、技术的交流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有助于推动长三角一体化、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双城经济圈的协调发展。(完)

  合肥部署的2023年八个方面重点工作中,在第一项的“更大力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里,明确提出,发展壮大市场主体、全力扩大有效投资、促进消费加快恢复、强化要素支撑保障。在促消费方面,合肥表示,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全面提升消费能级,争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被视为世界上最大区域自由贸易协定之一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于2022年1月1日生效,吸引了全世界的关注。该协定涵盖了全世界30%的人口。

  随着各地陆续进入“两会”时间,一些万亿GDP城市2022年经济“成绩单”和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出炉。

<img src="//i2.chinanews.com/simg/hnhd/2023/01/05/16/15679031549850227088.jpg" alt="" />

  新年伊始,沪苏湖铁路项目施工现场热火朝天,坚守施工一线的建设者争分夺秒抢抓工期,在辛勤劳动中迎接2023年到来。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重大项目,沪苏湖铁路预计2024年建成通车,届时上海至湖州最快只需40分钟。

  陈子季指出,《意见》将改革的基座落在区域性、行业性的职业教育体系框架,四梁八柱就是产教联合体、产教融合共同体,通过开辟职业教育体制机制创新试验田,构建央地良性互动、协同推进有效机制。

郑惠颖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