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眼千年!一起江河游

来源: 好奇心日报
2024-06-30 06:50:11

  你可能会有个从未注意过的发现

  我国东部的大江大河

  大多是自西向东流淌

  而有一条河却是南北走向

  串联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

  沟通江南水乡、齐鲁大地、燕赵沃野

  这就是中国大运河

  2014年6月

  中国大运河作为全球开凿时间最早

  使用时间最久

  空间跨度最大的人工运河

  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今年是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

  中国大运河由京杭大运河、

  隋唐大运河和浙东运河三部分组成

  大运河流经之地

  滋养出无数的名城、名镇、名村

  如同一条金线串起沿线的文化明珠

  构成一条璀璨夺目的文化带

  运河上的扬州

  大运河原点城市

  春秋末期吴国

  在古邗沟挖下“第一锹”

  大运河的故事由此开篇

  烟花三月的淮左风韵

  二十四桥的清风明月

  江都水利枢纽“一键调水”

  清水北送滋润了数十座城市

  运河上的杭州

  拱宸桥,京杭大运河的最南端

  站在这座桥上眺望

  桥东是高楼耸立的现代城市

  桥西是粉墙黛瓦的历史文化街区

  古今魅力尽收眼底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运河上的苏州

  是唯一以古城概念参与大运河申遗的城市

  东看金鸡湖景区

  感受现代苏州的灯光璀璨

  西看枫桥景区

  枫桥夜泊历经千年风采依旧

  新时代的姑苏繁华图徐徐铺展

  运河上的洛阳

  隋唐大运河的中心和枢纽城市

  通济渠引洛水穿城而过

  万船竞发,商贾云集

  让洛阳成为名副其实的大都市

  城内含嘉仓、城外回洛仓

  这些大型粮仓亦是隋唐漕运发达的见证

  运河上的开封

  一条古汴河,半部汴梁史

  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堪称现存最古老的大运河图卷

  州桥石壁上的海马水兽飞云图

  讲述着古都千年的繁华胜景

  浓郁的市井生活

  依然在这里娓娓道来

  运河上的聊城

  漕挽之咽喉,天都之肘腋

  这是一个浸润在名著里的地方

  武松打虎的景阳冈

  高唐的柴府、李逵井

  一个院子可能就有好汉落过脚

  运河为聊城带来数百年的经济繁荣

  积淀下丰厚的文化遗产

  运河上的白洋淀

  曾为津保航运的必经之路

  如今船运依然是百姓重要的出行方式

  水天一色,百鸟翔集

  碧波荡漾,荷花绽放

  一艘艘船只穿梭在芦苇荡中

  尽显“华北明珠”的风采

  运河上的天津

  被称为“大运河载来的城市”

  南、北运河三岔口段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泥人张、杨柳青年画、田氏船模……

  许多熠熠生辉的非凡技艺在这里诞生

  一条涵养津沽文脉的“文化河”

  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运河上的北京

  82公里的大运河北京段

  承载着独特的历史文化印记

  “四大徽班”沿河入京,京剧就此萌芽

  运河边的独有仪式“开漕节”

  承载春天的期许再次拉开序幕

  “一枝塔影”的燃灯塔千年未变

  塔周围的风景焕发时代新貌

  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

  是流动的文化

  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

  千年河水以流动、鲜活的方式

  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奋斗

  带着过去与现在

  为抢抓京唐、京滨城际铁路过境并设枢纽站重大机遇,宝坻区启动建设了规划面积达30平方公里的枢纽站站前区,按照“站商一体、站城融合”理念,编制形成枢纽站和站前区总体规划及各专项规划。

  近十年,尤其是近三四年以来,诗歌围绕国家意志向心力明显增强了。这同20世纪90年代以及21世纪初诗歌相比,是非常明显的变化。自“第三代”以来,诗人们普遍更注重个人经验的捕捉和表达,这一方面充分释放了诗歌的想象力,但同时也造成诗歌的疲软和雷同。近十年来,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外交、民生领域的许多变化,给予当代诗人以足够的激发,也足以改变语言、想象和现实之间的关系。

  种粮只能解决乡亲们的温饱问题。为进一步改善村里面貌,水渠刚修通那几年,王柏和做过不少新的尝试。养猪、种菜、做小生意……他有活就干,把自己当成“试验品”,希望为乡亲们找到一条创业致富的门路。然而,大部分项目没有足够的市场竞争力,收入不够稳定。

  一场雪后,一路疾驰,道路两旁,丘陵连绵起伏,山上树木密密层层。在锦江木屋村村口站定,只见一座座木质民居高低错落,背后是广袤的林海雪原。木梁、木瓦、木栅栏……在长白山腹地,古朴村落静静扎根。

  2022年上半年,中铁装备接连中标意大利西西里岛高速铁路隧道的3台直径9.16米盾构机项目。在提供技术方案时,企业不仅提供了连续掘进技术,还为客户搭载了新研发的“绿色盾构节能系统”,通过智能化管理掘进过程,使能源效率提高不少。

  据中国计算机学会量子计算专业组执行委员贺瑞君介绍,该量子机器学习框架可将计算任务在量子计算机和超级计算机之间进行分解、调度和分配,在机器学习领域引入更强的算力。目前国际上许多科研团队正致力攻关量子计算与超级计算机融合。

汤绍箕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