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教授成“荣誉村民” “历史回归田野”永泰文书研讨会举行

来源: 环京津网
2024-06-20 17:40:20

  中新网福州6月20日电 (叶秋云)19日下午,“历史回归田野”永泰文书研讨会暨《家园》杂志新书发布会在福建省永泰县最大的古民居建筑群盖洋三对厝(祥园厝)举行。活动上,哈佛大学教授宋怡明获颁发“荣誉村民”证书。

  三对厝建筑群位于永泰县盖洋乡盖洋村,由郑汝训、郑汝器、郑汝祥三兄弟于清道光年间建造,分别为庆园厝、祥园厝、隆园厝,民间亦称鲎型、蟹型、牛型,共占地约12000平方米,主体结构保存良好,内部石雕、木雕、灰塑、彩绘十分精美。三对厝所在的盖洋村为中国传统村落。

  厦门大学团队自2016年开始,多次前往三对厝开展田野调查,普查整理了来自当地郑氏家族9户人家保存的4000余份历史文献。解读这些历史文献,可以较为系统地考察清代以来闽中山区的家族经济结构与经营方式,也从侧面还原了三对厝建造前的经济积累过程。

  2020年厦门大学出版的《庄寨密码·永泰文书与山区开发史研究》,是世界上第一本以“永泰文书”为题的学术研究成果。该书分九个章节,盖洋文书占据了三大章节,分别为《珠峰谢氏家族与钦察寨》(卓竞)、《盖洋郑氏家族与“三对厝”》(顾浩)、《盖洋碓头村的聚落形态与族群联盟》(周煜翔),占比全书章节的三分之一。

  永泰县政协副主席、永泰县古村落古庄寨保护与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张培奋表示,《庄寨密码·永泰文书与山区开发史研究》一书的出版让读者得以从微观视角去理解时代的变迁。

  2023年8月26日至8月31日,由厦门大学民间历史文献研究中心策划发起的“民间文献与区域史研究暑期学校暨两岸学堂”在永泰举办。应永泰县邀请,《家园》杂志社副主编许灵怡一行随行跟踪采访,结集出版《永泰文书·当历史回归田野》专刊。

  时值哈佛燕京学社培训班“中国地方史研究的新资料与新路径研习营”在永泰县嵩口古镇举行期间,该训练营汇聚了来自福建、湖北、台湾、香港等地,以及美国、新加坡等国家的20多所知名高校近50位师生参与。

  19日下午,永泰县在盖洋三对厝举办“历史回归田野”永泰文书研讨会暨《家园》杂志新书发布会,与该训练营活动同期进行。张培奋说,希望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推广永泰文书价值,吸引更多社会 力量、热心人士参与到永泰文书保护与挖掘工作中来,让永泰文书工作再上新台阶。

  为知名学者颁发“荣誉村民”证书是永泰县“引智引才”工作的创举。2018年,永泰县就曾为“三农”问题专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温铁军颁发过“荣誉村民”证书、并聘请他担任永泰县乡村振兴研究院顾问。

  据介绍,哈佛大学宋怡明教授在研究永泰文书过程中,提出“契约即产权”“以现代技术构建永泰文书信息生态”“将永泰文书作为高校学生的学术训练场”等学术主张。他还不遗余力在国内多所高校开讲永泰文书,甚至还早早把永泰文书搬进哈佛大学研究生课堂。

  张培奋透露,此次为哈佛大学宋怡明教授颁发“荣誉村民”证书,也是有感于宋怡明教授多年来始终扎根永泰文书研究,持续阐释永泰文书价值,极大提高了永泰文书研究的学界影响力。(完)

  烟火气激发的是社会“动”起来的活力。人流、物流、资金流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有人流,就会有消费。疫情防控措施优化调整后,更多的人动起来,购物、买房、旅游,激发了潜在的经济活力。消费是生产的目的,更是推进生产的动力。旺盛的消费需求能够有效带动生产复苏,助力经济回暖。

  “这是一个痛并快乐的过程。克服科技难题,实现我国太阳卫星探测多项零的突破,对大家既是挑战又是动力。”“夸父一号”LST载荷科学团队成员、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副研究员卢磊说,“我们是一个‘24小时在线’的团队,任何时间在线上抛出问题,都会有人立即响应,研讨交流随时都在进行。”

  翻红的另一把火,是57岁的前保洁阿姨王留金添的柴。

  2月13日08时至14日08时,西藏东部、青海中东部、甘肃、宁夏、陕西中南部、山西南部、河南西部、湖北西北部、川西高原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小到中雪或雨夹雪;江淮大部、江汉大部、江南、西南地区东部、华南、台湾岛等地部分地区有小雨,其中,浙江南部、福建北部、四川盆地东北部、广东中西部等地部分地区有中雨。内蒙古中东部、辽宁中南部、山东半岛、江南东部等地部分地区有4~6级风。

  就在今年1月12日,郑永刚还主持了杉杉企业2023年度经济工作会议。在杉杉企业网站发布的内容中,曾经打造“中国服装第一股”的郑永刚更多提及了锂电新能源材料、光学显示材料等领域。

  豆制品:每天15克大豆,或100克豆腐,或一杯豆浆。

杨士龙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