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第一条光伏碳链发布 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组件碳足迹动态追溯

来源: 红山网
2024-06-13 01:18:31

  值得关注的是,协鑫碳链基于区块链的数字底座,可将其上链产品的碳值、性能、资质等逐一披露存证落块,从而实现产品信息可追、可查、可信且不可篡改,完全实现产品供应链溯源、产品碳足迹以及企业组织碳管理。

  而“碳链组件”与同类产品最大不同在于,只需扫描组件二维码,即可直观读取产品信息、碳足迹报告、生产工厂、原材料溯源、ESG报告等关键信息。这是行业内首次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光伏组件碳足迹动态追溯。

  通过更真实可信的溯源数据、更科学有效的防伪手段,协鑫碳链及其上链产品可有效实现从源头开始降碳控碳脱碳,并大幅降低生产和运营成本。

  此外,由协鑫集团旗下协鑫集成、协鑫科技联合蚂蚁集团共同研发的协鑫碳链管理平台,将有机融合区块链数字技术与颗粒硅低碳科技,持续高效放大光伏全产业链控碳减碳效应。

  协鑫集成执行总裁张坤表示,协鑫碳链是全球首家基于颗粒硅技术+区块链技术+数智化技术的光伏产业碳链管理平台,实现颗粒硅组件产品低碳足迹的可视化、可量化及可信化,在动态追溯下单块组件碳值达到全行业最低,未来协鑫碳链将加速推进上下游产业链协作。

  张坤还介绍,协鑫集成近期将交付具有德国莱茵TÜV认证标识的首笔协鑫碳链组件订单,由此通过协鑫碳链管理平台得到业主方进一步认可,增强了组件产品的差异化竞争力。

  当前,低碳生产、低碳产品受到越来越多关注。一方面,中国正积极推动“双碳”目标的落实;而另一方面,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将于2026年正式实施,进口至欧盟或从欧盟出口的高碳产品,将缴纳相应额度的税费,或退还相应的碳排放配额。CBAM定价机制的提出,对中国光伏企业将带来重大影响。

  如何应对国际贸易新变局,加快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影响着国内光伏企业的长远发展。今年6月5日,国家生态环境部等15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实施方案》(下称《方案》),强调要“鼓励重点行业企业先行先试。选取重点外贸行业开展产品碳足迹试点,鼓励重点行业企业建立产品碳足迹数字化管理系统”。

  “协鑫一直高度重视碳足迹管理。同时,在碳足迹管理方面也具有天然优势——协鑫的光伏产业链是上下游一体化的布局,且上游还有颗粒硅这个全球唯一被市场大规模验证认可的低碳产品。”协鑫科技副总裁宋赟波表示。

  业内人士认为,协鑫碳链可以弥补中国光伏产品碳 足迹上的不足,为我国打造本土光伏行业绿碳因子库,探索制定碳足迹行业标准进行积极探索,提供宝贵经验。

  据介绍,协鑫集成旗下TOPCon系列组件的6款明星产品已于5月21日通过德国莱茵TÜV的严格审核,获ISO 14067产品碳足迹证书。这不仅标志着从原料溯源到产品碳足迹认证最终实现追溯信息在区块链锁定,协鑫碳链平台体系全部打通,而且通过德国莱茵TÜV鉴证标准,表明该产品的碳足迹已与国际化标准接轨互认。

  张坤表示,目前协鑫碳链及其产品的开发处于1.0阶段,该阶段目标是实现链上每一个产品的商业化,为碳链产品在市场竞争中带来溢价;后续的2.0阶段,公司将积极参与行业低碳相关标准的编写、制定,通过数据基础来支持光伏全产业链碳减排路径规划并赋能光伏主辅材供应链精准降碳。(刘丽丽)

责任编辑:何俊熹

  改革永远在路上。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这为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各方面要认真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广泛调动地方和企业积极性,将三年行动已经形成的改革强劲势头保持下去,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下更大力气纵深推进国资国企改革。

  观音的回复,问题出在官本位思想、认错不诚、语焉不详三点,因为她确实做了调查,只是被孙悟空乍一问,没表述清楚。

  尸体上身穿黑白相间的连帽运动服,前后反穿,下身穿黑色运动长裤,双脚穿深色袜子。尸体颈部缢索由两根白色鞋带相接而成。尸体足尖自然下垂,距地面1.47米,尸体下方地面发现两只白色回力牌高帮帆布鞋,鞋上均无鞋带且落有较多枯叶。左鞋内侧鞋尖部、鞋底跟部粘有绿色苔藓,右鞋内侧鞋尖部有苔藓擦痕,鞋底部粘有大面积绿色苔藓。经检验鉴定,与围墙内侧生长的苔藓一致。

  2007年7月,任吉林省公安厅法制处(行政审批办)处长(主任);

  注册制试点是按板块逐步推进的,这次改革的一个基本思路是统一注册制安排,对制度规则进行了全面梳理和系统完善,减少交叉重复,实现体系化、规范化、简明化。主板、科创板和创业板适用统一的注册制度,沪深交易所制定修订本所统一的股票发行上市审核业务规则,北交所与上交所、深交所总体保持一致。

  施罗斯伯格向记者表示,25个基点是常规加息模式的开始,相比之下,政策制定者对今年剩余时间的看法显得更为重要。今天市场的反应表明,虽然美联储依然强硬,但投资者认为加息周期可能正在接近终点,终端利率也不会像官员预测的那么高。

林姵菱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