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有了潜航器,还需要潜水员吗?

来源: 楚天都市报
2024-06-23 10:44:48

  中新社三亚6月22日电 题:有了潜航器,还需要潜水员吗?

  中新社记者 李纯

  “水下500多米的海底,非常安静,只能听见潜航器电机的声音,还有水压下舱体发出的‘砰砰’声。”回忆起第 一次驾驶潜航器下潜到如此大深度的经历,服役于解放军南部战区海军某防救支队的余双江,对当时看到的海底景象仍然记忆犹新。

  做了10年潜水员,余双江决定走出舒适圈,转型成为一名潜航器驾驶员。他告诉中新社记者,想要到达超越人体承受极限的海洋深度,必须借助新型潜航设备,这也是海军部队转型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在该支队近年来执行的多项任务中,载人、无人潜航器等一批智能装备的运用发挥了关键作用,推动该支队深潜救援艇、遥控潜水器等新质装备作战能力的生成,部队转型发展走上“快车道”。

  观察深海的“屏幕”从潜水镜扩大到潜航器观察窗,“接触”海洋的方式也从双手变成了两条机械臂。余双江说,不同于背着氧气瓶亲身感受海流,驾驶潜航器的很多操作需要靠“想象”。“驾驶员与潜航器要合为一体,不仅要理清水下作业思路,更需要在头脑中形成一种立体空间感。”

  机械结构、生命支持、水下操控……潜航器承载的系统复杂多样,涉及物理化学、数电模电等多个专业领域。余双江也坦言,即便有当潜水员时培养出来的“水下空间感”,对于这些专业知识,自己仍要从零开始学习理论,逐步上手进行操作,目前尚在摸索阶段。

  为了加快潜航装备能力建设的步伐,中国海军部队也招收了一些高学历人才,黄昊就是其中一员。这位致力于“以科技带动战斗力”的年轻人,目前已是该部队潜航器队伍的骨干之一。

  “目前只是第一阶段。”谈及队伍的发展愿景,黄昊说,未来还要为官兵们创造更多机会,让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将装备的操作与维护能力合二为一,为部队战斗力建设提供必要保障。

  这位中国海军的新生代对“新质”也有自己的理解:“随着科技的发展、高新技术运用在装备上,我们能够完成之前做不到的事情,更高效也更安全。这也对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官兵们要敢于突破‘舒适圈’,勇于创新,用新的思维方式来对待未来可能的作战环境。”

  “有了潜航器,还需要潜水员吗?”余双江说,关于这个问题,战友们曾有讨论,答案则是否定的。潜航设备的发展体现了一种进步,但水下的许多工作仍需由人来完成,因为“人的灵巧性是机器不能完全取代的”。

  他也提到,后续任务可以根据相关标准,明确哪些工作需要潜水员来做,哪些工作需要潜航器来做,哪些工作需要人员与设备共同完成。“各有职责分工,又能协作配合。”

  黄昊也提到,很多潜水员也转型从事新质防救力量工作,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未来的战争形态会有新的变化,不只有潜水员单一作业,同时需要运用潜航装备达到更大深度,协同配合完成难度更大的任务。“要分析不同水下作业形式的优劣,做到扬长避短、相互配合。”(完)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多位足球媒体人透露,李铁接受调查,已供出了三名前中国男足国脚。前国门张鹭已被带走,李铁供出张鹭2019年中超保级战武汉对天海时参与打假球;另两个没被透露姓名的球员,一是李铁的沈阳老乡,在权健队和张鹭当过队友,后转会深圳;另一人曾是一名国脚边卫。

  谈起法子英,劳荣枝的二哥劳声桥表示,对他的印象是长相丑陋,当年九江混“黑道”,人称“法老七”。劳声桥回忆,在劳荣枝与法子英起初交往时,父母看到法子英送劳荣枝回家,询问对方家庭情况,得知法子英离了婚,父母让劳声桥去打听他的底细,但他没有去。劳荣枝离开家时,父母坚决不让她走,也是劳声桥放她离开的家。“这是我后悔一生的事情。我们兄弟姐妹经常互相埋怨,追悔莫及。”

  杜斌是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副院长,北京协和医院内科重症医学科主任。杨维中为中华预防医学会副会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群医学及公共卫生学院执行院长。

  11月2日,有网友通过人民网领导留言板咨询,深圳医科院是继续在坪山范围内选址,还是说选址范围扩大至其他区?深圳市卫健委11月17日回复称,目前深圳医科院正在筹建中,将结合深圳城市建设及发展规划,在全市多点布局。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则表示,坪山区非常重视该项目的相关工作,有关项目进展情况及有关信息请以官方媒体发布为准。

  同样在2022年初遭遇了奥密克戎的侵袭,新加坡在2022年1月~3月的感染曲线与香港类似,截至3月23日的确诊病例总数也达到了100万左右,但死亡只有1200人,仅为香港死亡人数的17.8%,70岁以上人群病死率约为香港的十分之一。差异关键就在于疫苗对老年人起了作用。

  而劳荣枝并未丧失人身或意志自由,其不报警或脱离法子英系意图逃避法律追究。劳荣枝与法子英在四省四地作案,作案时间跨度长达四年,劳荣枝在作案后携带赃物先行离开,平时在KTV上班,不乏逃离法子英去自首或报警的机会。在法子英落网后,劳荣枝亦未及时投案,而是隐姓埋名潜逃20年。

朱予义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