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观察)从“互联网+”到“人工智能+”,中国以“智”提“质”

来源: 封面新闻
2024-06-13 18:24:36

  中新社北京3月7日电 (记者 李金磊)在人工智能成为全球焦点的背景下,2024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开展“人工智能+”行动。从此前的“互联网+”到如今的“人工智能+”,中国着眼于以“智”提“质”。

  “人工智能+”的概念令业界感到兴奋,有观察认为这是中国从“互联网时代”迭代升级为“人工智能时代”的行动。在全国政协委员、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看来,这意味着国家将加强顶层设计,加快形成以人工智能为引擎的新质生产力。

  人工智能可以催生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对于正在寻求经济新动能和高质量发展的中国来说,“人工智能+”成为打造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

  从智能制造到智慧医疗,从自动驾驶到智能家居,“人工智能+”的威力已经初现。人们期待,它为各行各业带来革命性变革,提高生产效率和服务质量,创造新的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

  同时,这也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助力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有助于“老树发新芽”。

  “数字经济最终拼的是智能,不然就会大而不强、快而不优。”全国政协委员 、山西数据流量谷董事长贺晗表示,目前很多行业已经具备数字化和网络化基础,到了通过智能化升级进一步降本提质增效的时候。

  因此,从“互联网+”到“人工智能+”,不仅是一次简单的名称变化,更是一次深刻的转型与升级。那么,“人工智能+”行动又该怎么开展?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建议,聚焦民众在教育、医疗、养老、娱乐等领域的美好生活需要,加快布局超大型智算中心、人形机器人、无人驾驶、未来生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新赛道,“要让人工智能不仅会作诗,更要会做事”。

  贺晗指出,通用大模型可以与工业、科学、政务、金融、能源、交通、生物医药、空间地理等各领域结合。用行业数据集对模型进行训练,打造行业垂直大模型来进行智能决策,逐步成为当下智能化发展的标准打法。

  2017年,中国国务院曾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刘庆峰建议,瞄准通用人工智能短板,围绕自主可控算力生态构建、高质量数据开放共享、人才培养等维度,制定国家通用人工智能发展规划,高位推动规划制定和落地。

  不容忽视的是,作为影响面广的颠覆性技术,人工智能也可能带来改变就业结构、冲击法律与社会伦理、侵犯个人隐私等问题。

  一方面,中央出台相关措施,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各个省份也有相应举措出台刺激消费;另一方面,无论是房地产、养老,还是汽车、旅游等行业,都在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

  行程结束,声势浩大的嘉兴赴德法、日本经贸团组共取得意向订单金额超4亿元。其中,日本团组参展企业和展位数占整个展会的14%左右,实地拜访客户200多家,仅这一项,预计能拉动2023年一季度嘉兴纺织服装行业出口的5个百分点。

  当银行工作人员拿着带有GPS定位的终端出去扫楼,每走到一个地方,附近办公楼里有哪些企业,这家企业的基本工商数据、业务范围、经营数据、产业链分析数据等都一目了然。这便是九次方初期给银行和金融机构提供的精准营销服务。

  从这一层面而论,“禁”与“放”不仅是一次对地方治理能力的小考,也是对民众关切的及时回应,还是关于如何保护和弘扬民族文化的一个极有社会价值的议题。

  选派干部、省统计局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处处长张伟琴表示,“能够成为驻企第一书记,我倍感荣幸,深感责任重大。我一定加倍珍惜此次锻炼机会,虚心学习、积极工作,把机关党建好的做法带到企业中去,并结合企业发展实际情况,探索符合企业发展的党建工作新模式,推动企业党建提质增效,保障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遵义道桥在2020年半年报中披露使用银行授信情况,已经使用了207亿元。该公司使用授信额度前三银行分别是中信银行、贵州银行遵义分行和光大银行遵义分行,对应的金额分别是66.86亿元、24.69亿元和18.99亿元。

李美安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