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个全场景氢能港口建设启动

来源: 央广网
2024-06-14 11:00:51

  仪式上,山东港口青岛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苏建光发布氢能港口建设方案。他介绍,山东港口青岛港将加快推动氢能全链条多场景应用落地,建设“中国氢港”。在具体举措上,山东港口将依托青岛港构建港口氢气供应体系、高效加氢体系、用氢安全管控体系“三大体系”,打造港口氢能全产业链一体化应用示范、多场景应用示范、多元化应用示范“三个示范”,建设氢能产学研创新发展平台、氢能贸 易枢纽平台、氢能港口公共服务平台“三大平台”。

  中国港口协会常务副会长陈英明表示,山东港口青岛港氢能港口的建设不仅将显著提升港口运营质量,还将有效减少碳排放,提速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构建制氢、加氢、用氢、氢交易产业生态圈,推动港口氢能贸易发展。

  近年来,山东港口青岛港积极探索氢能在港口的多场景应用,统筹推进氢能“制、储、运、加、用”全链条发展,为全场景氢能港口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眼下,在青岛港前湾港区繁忙的作业码头上,一辆辆氢能集卡装载着集装箱,穿梭往返堆场和码头,串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氢能集卡最大牵引能力70吨,百公里运行氢耗低至9.7公斤,相较于普通燃油集卡绿色环保优势显著。目前,山东港口青岛港推广应用各类港口专用氢能车辆50辆,累计运营里程80万公里,替代燃油26万公升。

  除氢能集卡外,山东港口青岛港还将氢能引入自动化码头应用场景,以氢能驱动自动化轨道吊运行。2022年,青岛港仅用3个月就建成国内首座全资质港口加氢站,该加氢站日加氢能力达到1000公斤以上。目前,加氢站累计加氢量超过80吨,减少碳排放1000吨以上,构建了“低成本、高效率、高可靠”的港口氢能供给体系。

  苏建光介绍,山东港口青岛港还率先开展了7000匹超大功率氢电混合动力拖轮的研制工作,该拖轮建成后每年可减少碳排放1400吨,推动港口氢能应用从陆域向水域延伸。

  这次会议是中英美学者自2021年组织的“生物技术治理共同体”(BioGovernance Commons)系列学术活动的一部分,由肯特大学全球科学与认知正义中心主办。据了解,约85人参加了会议,参会者来自13个国家。

  日前,海南省又发生一起新能源汽车自燃事件,一辆奇瑞小蚂蚁纯电动汽车在充电时突然起火。在过去一年里,该车型已发生多起自燃事故。这些自燃事故不仅使得“电车自燃”这一安全问题引发社会关注,也给正处于上升势头的新能源车市场蒙上阴影。

  一方面人才需要及时补足,另一方面各大航司对人才的培训也尤其重要。

  面对激增的投诉量,2022年6月份,奇瑞官方就小蚂蚁刹车失灵缺陷发起召回,召回2018年6月1日至2018年7月31日生产的部分奇瑞eQ1电动汽车,共计8067辆。然而截至目前,小蚂蚁充电自燃问题却始终未启动召回程序。

  老杨是一个技术精湛的家传木匠,最近几年一直在郑州从事装修生意。俩人虽多年未见,但“乡里乡亲”一见面依然如故。

  其他三位报告人——湖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杨世辉,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苏莉、谢尚县,在报告中结合自己的专业领域和教育经验,提到要加强生命伦理交流、宣传和安全教育。

杨惠雯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