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牌公关公司,被1元出售!曾年入超2亿元

来源: 安徽网
2024-06-30 21:31:59

  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注意到,2019年至2021年,汉诺睿雅每年都能为*ST九有贡献上亿元,甚至超2亿元的收入,是公司营收的主力军。不过,随着上市公司广告业务和日化业务的崛起,汉诺睿雅的核心地位已不复存在。

  截至2023年年末,汉诺睿雅总资产为1766.91万元,净资产为-4447.48万元。2023年度,汉诺睿雅营收为1817.13万元,亏损1066.74万元。资产评估报告显示,汉诺睿雅已于今年3月、4月将部分子公司对外处置。

  汉诺睿雅全部权益于评估基准日2023年12月31日采用资产基础法评估的股东全部权益为-4435.84万元,采用市场法评估的股东全部权益为-800万元。

  *ST九有表示,由于汉诺睿雅资产净额为负,结合公司目前的经营情况,交易双方协商确定此次股权转让价格为1元。

  “因汉诺睿雅近年来经营未达预期,长期处于亏损状态,根据公司经营管理需要,(交易)为优化公司业务结构,提升公司运营效率,减少亏损,实现低效资产剥离。”*ST九有表示。

  回顾过往,汉诺睿雅一度是*ST九有的核心资产。

  2018年9月,*ST九有时任董事长兼总经理韩越被曝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遭上海市公安局奉贤分局逮捕。2018年12月7日,韩越宣布辞去在*ST九有担任的相关职务。随后,*ST九有董事会推举时任公司副董事长的徐莹泱出任公司董事长,并聘任其为公司总经理。

  “临危受命”的徐莹泱给*ST九有带来了一些改变,其中便包括涉足公关业务。

  2018年12月,*ST九有宣布,其全资子公司九有供应链(即现在的天天微购)拟通过转让拥有的润泰供应链1150万元债权的方式,购买汉诺睿雅57%股权。

  2019年7月,为了遏制和减少控股子公司博立信亏损的局面,*ST九有决定,博立信停止主要生产线的产品生产,仅保留摄像头模组售后服务。通过上述举措,公关业务挑起了上市公司收入的大梁。

  2019年度,*ST九有实现营收3.13亿元。其中,来自“公关营销服务”的收入为2.38亿元。2020年、2021年,上市公司的营收分别为1.93亿元、2.68亿元,同期,其“公关营销服务”分别为1.42亿元、1.66亿元,基本都来自于汉诺睿雅。

  2022年度,上市公司营收3.06亿元。其中“公关营销服务”收入为1.53亿元,但汉诺睿雅贡献的比例大幅减少。据*ST九有2022年年报,汉诺睿雅2022年营收5597.3万元,亏损1043.33万元(另据*ST九有最新公告,汉诺睿雅2022年营收6163.34万元,盈利321.58万元)。

  到2023年度,汉诺睿雅的收入依然没有起 色。在2023年年报中,*ST九有甚至不再将汉诺睿雅列为“重要非全资子公司”,未单独披露该公司业绩。根据*ST九有此次发布的出售公告,汉诺睿雅去年的营收为1817.13万元、亏损1066.74

  资料显示,汉诺时代成立于2023年11月。*ST九有称,公司控股股东中裕嘉泰及实际控制人李明与汉诺时代、陈凯之间不存在关联关系。

  据企查查,汉诺睿雅持股43%的股东陈凯,是公司的执行董事、经理、财务负责人以及法定代表人。因汉诺睿雅未按执行通知书指定的期间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给付义务,公司及陈凯均已被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限制高消费。

责任编辑:杨红卜

  春运期间的厦门北站异常繁忙,需要加水的列车数量从此前的一天四五十趟增加至当前的六七十趟。高铁列车一般是8节车厢,重联动车组是16节,而普速列车有18节车厢,这意味着给水员们的工作量将在这几天翻番。“忙点儿好,忙就是我们铁路人的‘年味儿’。”汪美端说,今年是“新十条”实施后的第一个春运,也是她担任给水员以来的第一个春运。

  自治区十二届政协副主席罗志虎向大会作了十二届政协工作报告。自治区十二届政协副主席其其格向大会报告十二届政协提案工作情况,五年共收到提案4348件,立案率81.4%。

  江南水乡,中队会议室灯火通明,刘乾坤握着笔,怀着对远方战友的敬佩,在信里写下青春的烦恼,或是最近发生的趣事。

  当前,全国住房公积金实际缴存人数达1.64亿,实缴单位超过416万个,跨区域的数据共享和互联互通工作取得较大进展。指导意见提出,构建便捷高效的数字化服务新模式。一方面,推进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编制全国住房公积金服务事项基本目录和实施清单,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各地要依据全国住房公积金服务事项基本目录和实施清单,编制本地服务事项目录和实施清单。推动同一服务事项受理条件、服务对象、办理流程、申请材料、法定办结时限、办理结果等要素全国统一。

  她举例说,一些游戏厂商打着“元宇宙”手游的旗号,实际只是“换皮手游”,极大透支“元宇宙”行业信誉和市场信心。“因此,需警惕‘元宇宙’概念过分炒作,导致部分企业‘脱实向虚’。”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对加快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数字经济的发展涉及方方面面,抢抓数字经济的发展机遇十分重要。

卢怡君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