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文化说|渔民上岸变身艺术团团长

来源: 顶端新闻
2024-06-29 22:42:45

  今年57岁的沈召明,祖孙四代都在运河上以捕鱼而生,他也曾撑船摇橹30多年。

  在上岸前的生活中,沈召明和大多数渔民一样以船为家,常年漂泊在大运河上。不一样的是,沈召明因为从小就爱唱歌、吹笛子,他逐渐聚拢了一帮能喊几嗓子号子的渔民,教他们唱红歌、编谱子。说起这个爱好的由来,其实和大运河也有分不开的联系。

  “千年运河百道弯,黄金分割在窑湾。”沈召明所在的窑湾镇,地处京杭大运河与江苏骆马湖交汇处,因水位落差较大,不宜夜行,船只在此停泊补给。南来北往的船工渔民聚在一起,免不了唱几段拿手的家乡戏曲打发时间。在一来二去的熏陶下,沈召明渐渐成了镇上小有名气的戏迷。

  “骆马湖的夜里,我们凑在一条大船上演奏,听到琴声,很多渔民从老远划着小木船来听,有时一聚就有上百条船。”回想起当年渔火点点、琴声悠扬的日子,沈召明仍然十分感慨。

  随着越多越多的人加入,乐器也越来越齐全,乐队就慢慢“齐活”了。而乐队真正走上“正规军”的道路,则从2015年三桥村渔 民退捕开始。

  退捕上岸,以后靠什么谋生?当时正好赶上窑湾古镇保护开发,得知沈召明平常喜欢唱上两段,有人建议他组建窑湾古镇渔民艺术团,去景区进行民俗表演。

  同年8月,三桥村退捕渔民搬迁工程正式启动,沈召明率先签约上岸,搬进了渔民安置小区。在他的牵头下,窑湾古镇渔民艺术团也组建起来。沈召明说,做梦都想不到,在河上漂了几十年的渔民,有一天能跳出四面环水的渔船,上岸开始幸福生活。

  如今,这个唱南腔北调、讲漕运故事、演渔家民俗的窑湾古镇渔民艺术团,用亲身经历演绎着运河水乡的古韵新貌,创作出了100多个原创剧本。沈召明负责吹笛子,团队里还有快板、打鼓、扬琴、说唱等形式,演员们边走边演,将古街景点巧妙串联,带着游客沉浸其中的互动演出成为景区的一大亮点。

  手术过程中,当地医生观看了张丽霞做的宫腔镜手术,纷纷竖起大拇指,并盛情邀请张丽霞指导他们手术。

  其中,在保障群众出行安全方面,天津海事部门在强化涉客船舶安全检查,对准备投入春运运营的客渡船开展100%全覆盖安全检查同时,督促涉客船舶开展隐患自查自纠,消除安全隐患,降低事故风险,并增加现场检查和水上、陆域巡查频次,严防船舶非法载客、客船超抗风等级航行、船舶恶劣天气条件下冒险航行等行为。

  陶伟军介绍,此后,该县一方面开展涉事企业处置及行业整顿;一方面全力保护菜农利益,曝光后剩余6100亩、约3万吨鲜菜,当月已全部清零,价格与往年基本持平。同时通过加强质量监管,培优加工企业,实施质量提升、产业升级六大行动等举措,推动传统工艺向现代加工技术转型、家族企业向现代企业治理结构转型。

  陶伟军介绍,此后,该县一方面开展涉事企业处置及行业整顿;一方面全力保护菜农利益,曝光后剩余6100亩、约3万吨鲜菜,当月已全部清零,价格与往年基本持平。同时通过加强质量监管,培优加工企业,实施质量提升、产业升级六大行动等举措,推动传统工艺向现代加工技术转型、家族企业向现代企业治理结构转型。

  <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北京1月6日电 (记者 路梅)2023年春运将于7日启动,海峡两岸人员往来需求大增,不少执飞两岸航线的航空公司增班服务,一些热门航线的春节高峰日期订票率已达八成以上。

  长江里的一滴水,如何穿越粮仓沃野,实现在淮河畅游?这段卫星视角的影像,揭秘了长江淮河实现历史性“牵手”的建设轨迹。2022年12月30日,国内在建规模最大的跨流域引调水工程——引江济淮一期工程实现试通水试通航。同时,为期5年的二期工程也全面开工建设。

杜于易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