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串房”防不胜防,租户该如何避坑?

来源: 新闻报刊
2024-07-10 17:34:14

  文/张溪楠 陈昊星

  正值毕业季,许多毕业生选择前往大城市寻找就业机会,也面临在陌生城市租房的重要选择。

  目前,部分房东和房产中介将旧房用劣质材料进行翻新,以高价作为精装修房出租或出售。这类房源通常在装修完不到一个月就开始出租,室内甲醛含量严重超标,被称为“串串房”。这让许多租户本以为租到了心仪的房子,没想到却是噩梦的开始。

  串串房维权“拉锯战”

  国是君联系到了一位曾租到“串串房”的毕业生小陆。

  2023年6月,刚来到上海工作的小陆看中了一套价格合适、装修精美的房子,并当场签了合同。然而,交了押金后准备入住时,发现屋里空气让人很不舒服。

  想起在网上看到的“串串房”,小陆买了甲醛自测盒进行测试,结果显示:中度到重度污染。基于检测结果,小陆认为自己租到了“串串房”,于是决定退租并要求退还押金。

  然而,小陆与房东沟通解除合同、退还押金时,房东完全不予配合,声称房子已经装修好两年了,不承认有问题。当小陆要求房东配合找机构检测甲醛含量时,也没有得到回应,甚至阻拦小陆进入屋内测试甲醛含量。

  最终,小陆找到律师提起诉讼,通过判决,小陆解除了租赁合同并拿回一半押金。但从起诉到结案,历时近三个月。

  租到串串房如何维护权益?

  “串串房”防不胜防,许多租客在签订合同后才发现问题。因此,如何合理维护自己权益成为网友关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七百三十一条,租赁物危及承租人安全或者健康的,即使承租人订立合同时明知该租赁物质量不合格,承租人仍然可以随时解除合同。

  北京嘉潍律师事务所律师赵占领在接受中新社国是直通车采访时表示,解决串串房问题的关键在于两个方面:

  首先,如果发现房东存在故意隐瞒真相或虚构事实的欺诈行为,租客可以欺诈为由撤销租赁合同;

  其次,如果通过第三方检测机构检测出室内空气质量不达标,影响 租客的安全,租客可以以无法实现合同目的为由解除租赁合同

  如果“串串房”的装修是由房屋中介完成的,还有可能对房主造成影响。这种劣质装修不仅可能降低房屋的整体价值,还可能引发法律纠纷,特别是当租客发现问题后要求赔偿或解除合同时,房主可能也会面临经济损失和声誉风险。

  北京恩拓律师事务所律师卢鑫蕊向中新社国是直通车表示,租客在发现房屋问题后,应及时将问题反馈给出租人,并先搬离该房屋以保障自身生命安全。对于房主而言,关键在于与中介之间是否对装修标准有明确要求,例如是否约定必须使用环保材料。如果中介违约,房主可以起诉。此外,如果中介的行为给房东造成了损失,房东也可以通过法律程序维权。

  不要盲目签订合同

  “串串房”在租房市场中屡见不鲜。一些被坑过的租客在社交平台上发布维护权益的细节,帮助更多年轻人识破“串串房”陷阱。

  多数观点认为,在签订租赁合同之前,应该对房源进行充分调查和了解。在不了解房屋的情况下一定不要盲目签订合同。可以通过网络搜索相关信息,查看房屋的历史租赁记录和评价;还可以咨询朋友、同事或专业人士的意见,以获得更多关于房源的可靠信息。

  此外,在签订租赁合同时,务必仔细阅读合同条款,并确保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特别注意关于室内空气质量、维修责任、退租条款等关键内容。如有不明确或疑虑的条款,及时向房东咨询。

  法律人士指出,在实践过程中,想获得赔偿并不容易。年轻人在社会中阅历尚浅,维权难度较大。除了缺乏经验,还可能遇到信息不对称、法律知识不足以及缺乏有效证据支持等问题。这使得许多租客在面对不良房东和中介时显得无力,难以获得应有的赔偿和保障。

  上海二手房市场也在政策实施后趋于平静,上海链家研究院监控数据显示,2022年全年,上海市共成交二手房16万套,为近5年最低。

  注意在例行记者会上提出相关问题的是总台央视记者,而不是一些外媒记者。这显然意味着中国方面相当乐意将这件事公之于众。更须注意,此前一天,中乌两国最高领导人刚通了电话。双方就中乌关系和乌克兰危机交换了意见。

  基金委改革明确了四类研究的资助导向:鼓励探索,突出原创(Ⅰ);聚焦前沿,独辟蹊径(Ⅱ);需求牵引,突破瓶颈(Ⅲ);共性导向,交叉融通(Ⅳ)。社论对这一分类有着精准的概括:好奇心驱动的研究、科学前沿问题研究、经济社会所需的研究、应对重大挑战的跨学科研究。

  直新闻:中国元首强调的“中方既不会隔岸观火,也不会拱火浇油,更不干趁机牟利的事”,是外媒引述提及率最高的金句,这又意味着什么? 

  在庄辞看来,基础学科研究中心的定位要足够高,可以依托具有良好基础的研究院所或高校去建设,政府给予足够丰裕的稳定支持经费,一种理想的运行模式是参照日本“世界顶级国际研究中心(WPI)”计划。

  但很快,增城警方辟谣了关于“梅姨”在柳州被抓的消息,并称正在核实其他线索。一名警官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截至目前,关于“梅姨”的证据仅为口供,并没有其他直接的实质性证据,与此同时,警方从未放弃对“梅姨”的追踪调查。

谢佳纯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