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抗灾减灾能力,粮食丰收底气足

来源: 观察网
2024-06-16 21:53:21

  尺素金声提升抗灾减灾能力,粮食丰收底气足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没有哪个产业像粮食这样,平时不显山露水,一有风吹草动,就会牵动人心。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日前表示,目前秋粮收获进入尾声,预计全年粮食产量将再创历史新高。

  面对诸多挑战,粮食丰收是怎么做到的?

  一线走访听到基层干部感慨:“政策好、科技强、人努力,这么多超常规举措集中发力,才换来了今年的丰收。”

  先来看看抗灾减灾能力。

  今年“烂场雨”多年不遇,95%的受灾面积集中在河南。受灾不等于成灾,关键要靠“人努力”去减灾减损。中央财政紧急下拨5.46亿元,60多万台联合收割机奋战麦收一线,6100多支农机应急服务队争分夺秒,烘干机昼夜作业,主产县3至5天麦收完毕,最大程度减少了损失。

  再算一笔“产量账”,看看我们的综合产能。

  从一地一域看,粮食产量确实有增有减。但放在全国大盘子中看,我国13个粮食主产区、800多个产粮大县,分布范围广,回旋空间大,有条件“以丰补歉”。冬春小麦、早中晚稻、玉米大豆,不同时节接茬耕耘,能够实现“以秋补夏”。

  看夏粮,今年夏粮播种面积3.99亿亩,比上年增加117.8万亩,受“烂场雨”影响的小麦面积仅占全国小麦面积8%,其余主产区均实现增产,比如,山东增产6.5亿斤,江苏增产1.36亿斤,安徽增产3.68亿斤……总的算下来,今年夏粮产量2923亿斤,虽比去年略减25.5亿斤,但仍居历史第二高位。

  看秋粮,8月初的洪涝灾害确实造成了一些地方粮食减产,但“洪灾一条线”,对面上的影响总体有限。就拿黑龙江五常市来说,水稻受灾130万亩左右,从点上看,的确有点重,但这130万亩仅占全省水稻的2%、全国的0.3%。而种植面积是粮食产量的根基,今年全国秋粮播种面积13.1亿亩,比上年增加了700多万亩。不光面积增加,单产也提高了,今年300个粮食大县启动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对粮食丰收贡献率达73%。

  总体看,夏粮产量处于高位、秋粮增产已成定局,除受灾地区外,大部分主产区普遍增产,实现了“以丰补歉”“以秋补夏”。

  还要算一笔“产能账”,看看我们的厚实家底。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我国大中型灌区7300多座,今年春灌、夏灌、秋灌累计供水2900多亿立方米,相当于浇了5条黄河。盘盘家底,全国累计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240马力无级变速拖拉机、气力式精量播种机量产应用,这些都转化为了实实在在的粮食生产力。

  丰收不易,但我们更要看到的是,今天的丰收不是“一时一策”换来的。如果没有 “粮食生产年年要抓紧”的持续努力,关键时候基础设施、科技手段、应急队伍哪能一下顶上劲?

  历史已讲透了这个道理:齐国诱导鲁国弃粮种桑,关键时候断粮降服鲁国。越王勾践把种子煮熟贡给吴国,趁其粮食绝收一举灭吴。

  环顾当今世界,不稳定、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我们不能忘记,新冠疫情暴发后,许多国家和地区立即捂紧“粮袋子”。粮食供应链稳定受到冲击,粮食就成了博弈工具、谈判筹码。

  对我们这样一个14亿多人口的大国来说,每天要消耗70万吨粮、9.8万吨油、192万吨菜和23万吨肉。如果真缺粮了,到国际市场上能轻松买到吗?!

  透过今年来之不易的丰收,要更加认识到必须时刻绷紧粮食生产这根弦。把确保粮食安全作为头等大事,年年抓紧,季季抓紧,持之以恒,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进一步提升农业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确保粮食面积、产量不掉下来,供给、市场不出问题,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以国内稳产保供的确定性来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

  历史告诉我们,只要粮食不出大问题,中国的事就稳得住。让我们始终做到手中有粮!

  “4月20日,早上两节课想睡觉。4月22日,下午的课走神了。”沈富裕在“问题本”上诚实地写下自己的“问题”,这让陈腾飞忍俊不禁。

  此前,为执行“客停货通”的防疫措施,河口口岸实行“闭环管理、分段运输”的跨境货运模式,跨境货物运输采用“代驾”模式保障进出口货物顺利通关。随着国家防疫政策调整,河口口岸不断助推双边贸易发展实现常规化、便利化和高效化。河口县商务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王婵媛介绍,为进一步提高通关效率,缩短通关时间,河口口岸将不断调整优化通关措施,逐步有序恢复驾驶员直通业务,切实降低企业通关成本。

  2020年5月,悬崖村脱贫。2020年11月,凉山州整体脱贫。2013年—2020年,全国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

  半月谈记者梳理发现,近年来,部分城市已通过立法等方式明确公共场所禁止使用电子烟。2019年1月1日,杭州出台相关政策文件,成为国内首个把电子烟纳入公共场所禁烟范畴的城市。随后,海南省及深圳市、张家口市等多地也推出升级版“禁烟令”,明确将电子烟纳入公共场所禁烟管理范围。

  中国货物贸易总额居世界第一,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居世界前列。雅克认为,中国实行了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共建“一带一路”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未来,中国共产党必将推动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在全球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

  酒店企业的“暖心房”

周文婷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