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兰溪:数字赋能助力传统杨梅产业转型

来源: 齐鲁晚报网
2024-06-07 20:21:02

  中新网金华6月6日电 (钱晨菲)“ 五月杨梅已满林,初疑一颗值千金。”农历五月杨梅成熟,在位于浙江金华兰溪的杨梅种植大棚内,一颗颗杨梅已挂满枝头,果农穿梭其间忙着采摘。

  马涧镇地处浙江兰溪北部,是中国杨梅之乡、精品杨梅第一镇,杨梅栽种面积为4.3万余亩,占兰溪杨梅总栽种面积的70%以上,年产量3万余吨,全产业链产值超7亿元。其中,大棚杨梅约3000亩,占浙江省70%以上,是该省最大的设施杨梅栽培基地。

  据悉,马涧杨梅品种主要以东魁、黑炭、木叶为主,现有杨梅类专业合作社46家,家庭农场215家,加工企业3家。马涧曾获得“全国十大精品杨梅”“全国精品杨梅金奖”“浙江省优质农产品”等荣誉。

  马涧镇人大主席包俞良介绍,“今年的杨梅品质比往年明显提升,优质果率大幅度提升,价格也持续上扬,大棚杨梅每斤比去年提高10元以上,露天杨梅每斤比去年提高3元以上。”

  品质的提升,得益于当地持续贯彻科技富农、创新强农的理念。近年来,当地加快以数字赋能助力传统杨梅产业实现全链式转型,因地制宜发展马涧特色杨梅产业,聚焦“地标富农”,围绕产业链、贯通培训链、强化服务链,2023年实现杨梅产量达3万吨,产值达6.5亿元,快递单量达25万单,同比增长148%。

  兰溪市马涧镇党委书记王文新介绍,为了破局“靠天吃饭”,该镇在浙江率先采用大棚杨梅种植技术,扭转传统种植过度依赖自然条件的局面,极大降低天气因素影响;实施杨梅健康栽培生态指标研究项目,与浙江省农科院签订《杨梅综合指数研究合作协议》,建立微生物菌肥试验等示范点,为杨梅种植环节赋予科技初始“土壤”。

  不仅如此,当地还精准施力,实现“知天而作”。当地构建了“杨梅产业大脑+梅好农场”数字平台,推动杨梅产业智能化转型,实时监控大棚内温度、湿度、光照、土壤等自然要素,实现智能监控、自动管理;投入使用“水肥药一体化”控制系统、智能化监控系统等数字设备,动态监测和及时管理杨梅种植,实现一部手机“搞定”农业生产。

  “为了实现三产融合,我们一方面加快推进以农产品深加工、仓储保鲜、冷链运输为主的第二产业发展,另一方面深化农旅结合,2023年以来,创新推出‘认养一棵梅’云种植活动,村集体统一流转失管杨梅树近3000株,打开了三产融合新局面,激发乡村振兴活力。”王文新说。(完)

  罗志恒表示,在地方债务风险中,隐性债务是主要风险点,集中体现在城投有息债务。从宏观风险上看,城投还本金集中到期、偿债利息加大、债务支出使用效率下降、债务支出并未形成优质的资产。从微观风险上看,城投公司总体上盈利能力弱、现金流差,前期支持拿地再度恶化现金流。因此财政部对城投公司风险给予了高度关注,具体而言要彻底清理该部分风险,要从投资、融资两端和信息披露中间环节入手。

  记者:邓华 王瑞平

  航空股表现强势,波音涨4.22%,美国航空涨6.67%,达美航空涨5.44%,西南航空涨3.14%,美联航涨6.75%。

  “上述绝大多数在研药物,它们临床方案设置的终点都不是轻症转重症,而是症状改善、轻中度治疗等,这就需要药企尽管在药物附条件上市后,积极去补充一些真实世界的数据,来完善药物在疗效、安全性上的信息。”一位药物研发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同为亚洲发展中国家和亚洲新兴市场经济体,中菲合作除了为两国人民带来福祉,还肩负着更大的责任。

  同济大学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院教授孙章此前对第一财经表示,2008年前后高铁开始成为投资的重要抓手,用适度超前的思路进行建设,铁路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铁路建设极大地缓解了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当前四纵四横框架基本形成,但国家在公共卫生、教育、医疗等方面还有很多新的支出需求,铁路投资需要和社会各方面的需求进一步协调,适当放缓一些也是科学合理的。

寇慧萍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