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陕西“非遗之城”拉开新春序幕

来源: 凤凰网
2024-06-22 05:12:39

  中新网西安2月4日电 (杨英琦)37支秧歌队、沿黄8省(区)24名剪纸传承人、年俗场景沉浸式还原……为迎接2024年春节,陕西榆林汇聚各项特色非遗,拉开了“非遗之城”的新春序幕。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承中华文明、赓续中华文脉的重要载体。榆林作为历史文化名城,钟灵毓秀,人文荟萃,有着许许多多独具陕北特色、黄土神韵、塞外风华的非物质文化积淀。

  陕北民歌、榆林小曲、陕北说书、绥米唢呐、清涧道情等根植榆林的乐曲声传四海;横山老腰鼓、陕北秧歌、靖边跑驴等民俗文化烙刻着榆林的人文风情;绥德石雕、榆林 剪纸等传统手工技艺,寄托着一代代榆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冒铰媳妇”剪纸大赛也是“过大年”的一大亮点。届时,邀请沿黄8省(区)24名剪纸传承人,陕西省18名非遗剪纸传承人,榆林市20名剪纸传承人会聚榆林参加不打样、随时剪“冒铰”剪纸大赛。“回村过年”——窗花剪纸打扮美丽乡村活动则聚焦榆林传统民俗风情沉浸式体验,还原年俗场景,体验做年茶饭、写春联、贴对联、剪窗花、扭秧歌、放鞭炮等年俗活动。

  在数千年的积淀中,春节不断维系和强化着个人、家庭和国家的情感纽带,成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对中华文明的绵延赓续发挥了重要作用。2024年春节期间,国家文化和旅游部统筹开展“文化进万家——视频直播家乡年”“古城过大年”“年画进万家·幸福中国年”等系列活动,促进非遗项目与传统节日深度融合,营造欢乐吉祥、温暖和顺的节日氛围。

  榆林立足于巩固国家级陕北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成果,策划举办“古城过大年”,同时配套全国秧歌展演、“冒绞媳妇”剪纸大赛、“回村过年”——窗花剪纸打扮美丽乡村等春节系列活动,营造浓厚的传统节日氛围,进一步丰富民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本次活动,对于促进非遗系统性保护、推进国家级陕北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助力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将发挥重要作用。

  习近平同志与西湖的情缘,一直在延续。2016年,中国成为G20杭州峰会东道国,已是国家主席的习近平再次回到西子湖畔,触景生情的他说:“我曾经在这里工作了6个年头,我熟悉这里的山水草木、风土人情,杭州的水、杭州的山我都走过,参与和见证了这里的发展。”

  法国布列塔尼孔子学院法方院长白思杰(Blaise Thierrée)对记者表示,过去剪纸通常只是作为体验活动出现在孔子学院所举办的活动中,而剪纸专项展览则是极其罕见的。当得知有一位在法国生活的年轻剪纸艺术家让他喜出望外,力邀逄思佳来孔院举办展览。对中国文化有着深刻理解的白思杰亲自为前来参观的人,特别是中小学生做讲解,让观众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2022年11月,特朗普正式宣布参加2024年美国总统大选。美国全国广播公司报道称,特朗普的竞选团队2023年1月17日致信Meta,要求该公司解封特朗普的社交平台账号。1月25日,Meta说,特朗普的脸书和“照片墙”账号将于数周内恢复。该公司同时表示,将给特朗普的账号“安装围栏”以防其再度违规。

  <strong>一、内幕交易多发势头得到遏制,但知情人违规交易仍时有发生</strong>

  中日韩合作秘书处秘书长欧渤芊大使在开幕致辞中表示,“青年强则亚洲强。我们不能改变过去,但可以共塑未来。发展面向未来的中日韩关系的前提是互信友好,而互信友好的养成有赖于持续不断地交流。期待‘中日韩青年交流网络’聚众合力,共同托起本地区持久和平、普遍繁荣和共同文化”。

  春回大地,万物“耕”新。在眼下的春耕备耕和设施化种养中,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5G通信等数字技术正“大显身手”。自动导航和通信技术用于优化路径和提高作业精度,降低人工劳动强度;运用传感器、大数据、物联网等可实现对环境和生物特征的实时监控,助力精细化管理和自主决策,“数字麦田”“无人农场”“智慧渔场”等场景相继涌现。

吴家栋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