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M+博物馆举办贝聿铭回顾展

来源: 澎湃网
2024-06-27 21:46:23

  M+博物馆26日举办传媒预展,介绍展览亮点和主要展品。据了解,本次展览展期至2025年1月5日,展品包括一系列贝聿铭的绘画 手稿、建筑模型、相片、录像和其他档案纪录,其中不少展品是首次公开亮相。

  贝聿铭是20世纪至21世纪极具影响力的建筑师,他的建筑设计在海内外备受瞩目,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巴黎大卢浮宫现代化改造计划、香港中银大厦、多哈伊斯兰艺术博物馆等地标性建筑奠定了他在建筑史上的显赫地位。

  本次展览分为六大主题,近距离探索贝聿铭的生活和工作。“贝聿铭的跨文化底蕴”“艺术与公共建筑”“以设计重新解读历史”……这些主题充分展示贝聿铭独特的建筑手法,并将其作品与社会、文化等交相对照,显示建筑与生活密不可分的关系。

  M+博物馆馆长华安雅表示,贝聿铭在其人生中淋漓尽致地推动了全球文化交流,他的设计塑造了20世纪至21世纪的建筑面貌。期望通过此次展览,向全球观众介绍贝聿铭及其重要贡献,并展示他职业生涯中鲜为人知的建筑项目。

  贝聿铭的儿子、贝氏建筑事务所董事长及创始人贝礼中表示,此次展览首次全面地记录了父亲的一生,并阐明他作为建筑师背后的跨文化影响和历史背景,“父亲的个人故事和职业生涯在展览中一一呈现,细致而富有启发性,我们为此感到自豪”。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我国经济社会有了快速发展,但腐败问题也显露了出来,大概自2000年开始,我国将廉政作为一门学科来发展建设,此后廉政学科伴随着纪检监察工作的发展而逐渐制度化。”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廉洁研究与教育中心主任任建明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中美元首14日的会晤举世瞩目,两国领导人微笑寒暄并握手合影的画面15日持续在国际社会传播。在这场会晤中,双方都力图向国际社会展现管控分歧和稳定两国关系的决心。有美媒称,此次会晤是中美多年来为避免冲突迈出的最大一步,缓解了对“新冷战”的担忧。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教授李海东15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目前的中美关系距离所谓的“新冷战”还远得很,两国在经济、区域和全球安全等方面有着非常广泛的共同利益和合作的迫切需求。这意味着中美关系在短期内不可能、也不会是西方媒体所渲染的“新冷战”格局,竞争性合作将成为两国关系未来较长时间的一个鲜明特点。

  CMOS探测器的制造商是国内企业长春辰芯。在2022年7月参加一次国际天文仪器和技术大会时,葛健发现美国和欧洲的一些实验室也正在考虑使用这款新型的探测器。

  他坦言,“如果按照目前天然气供热价格收费,‘小堆’可以盈利,但是如果按照目前较为普遍的30元/GJ来评估,‘小堆’供热的经济性将很难保证,很可能亏损。”

  以前述河北两农民为例,人社部文章披露,李永平所经营的农场周边带动500余户,辐射面积1200多亩,更新推广品种20多个,增收达到110多万元。今年石秋家庭农场的负责人于江与李永平一同成为首批获得职称的新型职业农民,他的农场托管区域辐射56个村,服务面积5万亩,1.75万小农户的劳动力有更多的时间去参与经济社会活动,农民成员每人每年增收3万多元。

  国庆档后贺岁档前,历来是电影市场的淡季。这两年,受疫情影响,观众在节假日之外时段的观影热情不高,电影市场淡季和旺季的界限愈发明显。档期效应加剧让很多大成本的商业片纷纷瞄准国庆、春节等热门档期,非节假日就只剩下一些缺乏市场竞争力的“弱片”硬撑。

李厚福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