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发布2024年度首批重大成果 聚焦研究阐释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来源: 股城网
2024-06-07 16:23:22

  中国社 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甄占民出席会议并致辞,科研局局长胡滨主持会议,科研局副局长郭建宏宣布发布成果名单并做简要介绍,发布成果作者代表及研究所代表参加会议。

  本次发布会聚焦“研究阐释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推选出《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历史意义与时代价值》《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指路明灯》《深刻理解中华文明突出的统一性》《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互契合的历史考察》《深刻理解“第二个结合”的首创性意义》等五篇理论文章和学术论文,以及《中古文学文献学(增订版)》《古代法制资料钩沉(全十册)》《中国历代治理体系研究》《区域文明与沟通的意义:成都平原青铜时代的考古学建构》《家国时代的天下之公:古典政治观念的建构》等五部著作。

  五部著作中,《中古文学文献学(增订版)》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刘跃进1997年出版著作《中古文学文献学》的增订版本。中古的时间划限为东汉末至隋。篇幅由初版的三十余万字增至新版的六十五万字,加入近二十年学界的新研究成果以及新发现的文献材料。

  《古代法制资料钩沉(全十册)》由20名学者历时10余年,从数万种古籍中辑佚散见法律资料而成,包括金文、简牍、碑刻、汉令、隋唐五代钱法、唐格、五代十国及宋元立法等辑佚成果20种,在多个方面为开拓法史研究破解了法律资料匮乏的难题。

  《中国历代治理体系研究》以长时段、大历史的学术眼光研究中国历代治理体系,分设“行政与监督”“吏治与用人”等十一个主体章节,重在揭示“中国历代国家治理体系”的形成原因、发展过程。

  《区域文明与沟通的意义:成都平原青铜时代的考古学建构》揭示了成都平原新石器时代的文明基础、青铜时代的文化和社会样貌、秦汉时期的统一融合,突出了沟通交流之于区域文明产生发展的意义,阐明了考古学能够有效建构一个特定区域的连贯历史。

  据现场民众向环球时报透露,本次发生火灾的建筑原为香港“海员俱乐部”旧址,自2018年起,大楼由著名企业家郭炳湘旗下的帝国集团进行重建。

  在中国驻新西兰大使馆昨日发布通知,允许搭乘自新西兰来华直飞航班人员以抗原检测替代核酸检测后,更多中国驻外使领馆发布了相同的通知。

  台防务部门对此表示“感谢”,声称此次美方售台的机载导弹,均为已完备作战能力的弹种,可有效应对所谓“解放军军机威胁”,强化所谓“自我防卫决心”。

  杨德龙表示,现在中国有2亿股民,6亿基民,资本市场的表现关系着亿万家庭的财产性收入,资本市场出现恢复性上涨有利于提高财富效应,促进消费。大力发展资本市场也是支持创新企业新经济发展的关键。现在已经全面实施了注册制,未来会有更多代表新经济的企业登陆资本市场,资本市场为这些创新企业提供宝贵的资本,有利于推动经济转型以及产业升级,孵化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创新企业。(中新经纬APP)

  另外,本轮高校人事调整中,至少有3名院士履新。比如,西北工业大学党委书记李言荣,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丁奎岭、大连理工大学校长贾振元是中国科学院院士。

  同日,央行副行长刘国强在发布会上指出,2023年中国通胀水平总体保持温和是主基调,从短期看,通胀压力总体是可控的,因为当前中国经济处在恢复发展的过程中,有效需求不足仍然是主要矛盾,产业链、供应链运转顺畅,供给比较充足,居民通胀预期比较平稳,具备保持物价基本稳定的有利条件。

吴佩韦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