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银耳在西藏拉萨首次试种成功

来源: 大众日报
2024-06-20 17:45:30

  中新网拉萨6月19日电(泽塔雍措 贡松卓玛)记者19日从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蔬菜研究所获悉,食用菌品 种银耳在拉萨首次试种成功,填补了西藏银耳种植的技术空白

  为贯彻落实好西藏居民膳食营养健康改善与优化专项工作,丰富西藏本地食用菌品种、进一步改善本地居民膳食营养结构,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蔬菜研究所食用菌课题组积极引进食用菌品种银耳,在拉萨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开展工厂化试种。

  “由于西藏独特的气候环境以及高海拔等因素,无形中增加了种植难度与推广条件。”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蔬菜研究所食用菌课题组副研究员张君丽说,高海拔地区,菌丝生长较内地缓慢,培育时间较内地长一些,需要120天左右。银耳生长需要一定的温度、湿度、光照、空气、酸碱度、营养等条件。银耳最适的生长温度是22℃~25℃,湿度控制在90%左右。高原光照强,气候干燥,温度湿度难以控制,不利于银耳子实体的分化,通过人为设施调控,在适宜的温湿度光照条件下,利于银耳正常出耳。

  张君丽说:“食用菌课题组科研人员经过不断探索与技术试验,第一批银耳成功出菇,为推动规模化生产打下了基础。”

  近年来,该蔬菜研究所食用菌课题组围绕西藏食用菌种业发展,不断加强科研投入力度,推动食用菌种业创新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培育出了金针菇、杏鲍菇、黑木耳、灵芝、白灵菇等20余种食用菌,促进科研成果快速转移转化。(完)

  匈中双语学校学生瓦拉加(中)和伊莫瑞(右)与该校孔子课堂中文教师王悦分享收到习近平主席复信的喜悦。

  在喀麦隆队4-1战胜对手晋级第二轮时,恩东戈和几名村民兴奋地跳起来,互相拥抱。“喀麦隆队今晚的表现太好了,我太高兴了,更高兴的是,投影电视信号好,画面质量高,观看体验没打折扣。”恩东戈说。

  为了孩子,她们每天起早贪黑的工作,省吃俭用,给孩子树立了优秀的榜样,也给了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引导。“无论什么行业,都要靠自己的双手打拼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天津市河东区的单亲母亲张丽(化名)常常这样告诉孩子,虽然家庭条件有限,但在她良好的家庭教育下,张丽(化名)的儿子长成了一个乐观向上的小伙子。同样,来自天津市东丽区的单亲妈妈王玉(化名)在面临女儿患有疾病、父母年迈体弱的情况下,也把儿子培养成了重点中学的优秀学生,充分给予了孩子精神上的富足。她们的“微心愿”,有的是想为孩子买一只智能学习笔,有的想给正在长身体的孩子换一把学习椅……她们的心愿很简单,都是“为了孩子”。

<img src="//www.chinanews.com/cr/2023/0203/4259227995.jpg" alt="" />

  展望2023年,万柏林区也将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科学谋划全年目标任务,全力抓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继续保持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

  克而瑞研究中心调研了35个城市春节期间的在售项目,96个热销项目中有63个位于三四线城市,占比达66%,核心一二线城市项目销售表现显著不及三四线城市。

赵文宏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