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平:中国特色话语的对外译介,需要准确规范与融通中外的有机结合

来源: 参考消息
2024-06-18 20:05:35

  中新网北京11月25日电 (国璇)“中国特色话语对外译介,不是简单的字面转换,需要规范与融通有机结合。”

  25日,在新时代对外话语创新高峰论坛暨第三十五届韩素音国际翻译大赛颁奖典礼上,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原党委书记、《中国翻译》杂志主编杨平在主旨发言中表示,中国特色话语体系的国际传播既要准确表达中国思想、分享中国知识,也要使国际受众易于理解和接受,实现有效传播和交流。

  “话语不仅仅是符号形式,更是思想内容。话语体系构建首先是具有体现中国气象、中国风格的价值观话语构建。”杨平认为,特色话语的基本特征归根到底要看是否具备主体性、原创性,这也是国际传播的基础。

  “规范准确与融通中外的有机结合,是我们的一点体会思考。”杨平以当代中国特色话语外译传播平台为例,介绍了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和中国翻译研究院近十年的实践探索。她表示,中国特色话语体系的国际传播是个系统工程。这种有机结合首先是话语生成的规范与融通,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准确传达中国思想,确保中国底色、中国视角、中国立场,维护中国利益。

  在准确规范的前提 下,国际传播公共产品的话语表述应“尽量贴近译入语受众的语言表达和思维习惯,客观平实,避免过度宏大叙事和修辞过度”。杨平说,话语生成过程中要有国际传播意识,让国际受众听得清、听得懂、听得进。

  话语的翻译与转换方面,杨平认为,重要核心概念需要统一规范的外译表述。同时,译文文本表现形式和体例应国际化和专业化。

  杨平表示,规范与融通的结合还表现在对外译介工作机制,即工作流程的规范与中外专家的融通。

  “规范与融通不是对立的关系,规范不是要排斥融通,按照原文字面把中文简单换成外文字;融通不是要丢掉规范,脱离原文,天马行空,任意妄为。”杨平说,准确规范与融通中外的有机结合是检验对外话语质量和国际传播效果的基本原则。(完)

  1972年5月,由济南军区文化部干事李心田创作的小说《闪闪的红星》出版,讲述了红军时期少年英雄潘冬子在艰难困苦中成长的故事。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连续广播了这部小说。

  11月30日,记者调查了广州多家个人房贷业务的主流银行。据了解,农行、建行、中行、民生银行、光大银行、广州农商行等多家主流银行在广州地区都对个人房贷推出延期还房贷服务,延长期限最长可达到12个月。

  对于我国多地的疫情防控而言,这两天是一个政策调整的重要节点。北京、上海、山东、江西等多地开始实施新的防控措施,标志着这些地方在疫情防控新形势下迈出新的关键步伐。

  英雄烈士是民族的脊梁、时代的先锋,英雄烈士的事迹和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历史记忆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最高人民法院今天发布涉英烈权益保护十大典型案例,涉及维护英烈人格利益、烈属合法权益、烈士纪念设施等案件。重点涵盖以下4个方面:

  当时,陆柱国在总政治部文化部创作组工作。这是他第二次来朝鲜,上一次是1950年11月。回国后,他创作了小说《风雪东线》,描写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一个连队在冰天雪地里穿插到敌后打击敌人,最终炸毁敌人后退的桥梁,全歼被围困美军的过程。

  据了解,在依托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学、公共管理学等优势学科的基础上,内蒙古大学正加大纪检监察相关专业人才引进力度,充实师资力量。在引进待遇方面,采用“一事一议”的人才引进政策,提高人才引进经费方面的支持力度。但段计珍坦言,内蒙古大学作为西部高校,“人才引进有很大的压力。”

刘石新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