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构建自然教育“六个一”发展模式

来源: 中国文明网
2024-06-02 07:51:54

  中新网西宁5月31日电 (记者 李江宁)“回顾青海自然教育日新月异的发展历程,通过政府政策支持,社会组织培育,教育部门合作,社会共同参与,一同携手构建了‘六个一’的发展模式。”31日,青海省林草局副局长韩强表示。

  当日,2024年青海自然教育启动会在西宁举行。韩强向公众介绍青海自然教育构建的“六个一”发展模式:

  ——出台一批引领性政策指导文件。青海国家公园示范省领导小组印发自然教育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以及自然教育大纲,青海省林草局出台《关于积极推进青海省自然教育工作指导意见》,确立了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强化了顶层设计,夯实了制度基础。

  ——打造一个专业化服务指导机构。近年来,青海省林草局推动成立青海省林学会自然教育专业委员会,同时积极调动社会力量,成立青海省自然教育协会,构建规范有序、特色鲜明、共建共享、广泛参与的自然教育发展新格局。

  ——建立一批多元化自然教育试点。青海以2个国家公园、6个自然保护区和19个国家湿地公园为试点,深度探索自然教育模式,打造自然解说体系,强化能力培训,着力搭建青海自然教育体系框架。

  ——设立一批标准化自然教育基地。青海印发《自然教育基地认定指南》,成功认定自然教育基地45个。出台《生态学校评定导则》,设立全龄段覆盖的生态学校、湿地学校39所。

  ——研发一批体系化自然教育课程。青海打造专家智库、专业讲师、志愿服务“三支队伍”,研发动植物识别、水源保护、垃圾分类、国家公园等25门自然教育课程,配套编写了数十套涵盖科普、文学、摄影、绘画等类 别的读本教材和丛书专著。

  ——创办一批多样化主题实践活动。近年来,青海强化博物馆、标本馆、实验室、科普馆等场域供给,创办课程设计、云享课堂、生态夏令营等活动品牌,探索自然教育与生态旅游融合发展,形成网络直播、摄影巡展、征文大赛、人文体验等实践模式。

  “青海生态地位极其特殊,数不尽的高山、湖泊、草地和大大小小的城市公园、郊野公园、林场、农场都是青海开展自然教育的优质资源。”中国林学会理事长赵树丛表示,希望通过这次自然教育大会,进一步发挥自然资源优势特色,明确青海自然教育发展方向,打造自然教育特色品牌。

  会议以“共商·共谋·共建青海自然教育谱新篇”为主题,通过开幕式、主会议、4个分会议和嘉年华系列活动,邀请青海相关部门,科研机构等探索构建青海自然教育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完)

<img src="//i2.chinanews.com/simg/hnhd/2023/01/09/2/7508355462840616262.jpg" alt="qxtx" />

  此前一天,为期40天的2023年春运大幕正式拉开,思乡的人们踏上归途。

  德意志银行分析师埃里克·海曼表示,除规模经济外,另一个主要原因是电池和原材料容易获取。正是在这些方面,德企强烈依赖中国。万斯莱本表示,这些公司以不同的方式应对新挑战。一些公司现已停止向中国出口,尝试在中国进行本地化生产。“也有公司说‘我们要离开中国,对我们来说太不确定了’。”万斯莱本说,另一种选择是使生产多样化。

  在年货消费中,年轻消费者办年货不再局限于“传统清单”,“悦己型消费”悄然兴起。商家紧紧抓住不同年龄层对不同年货商品的消费偏好,增加产品附加值,注重健康的品质年货消费渐成风尚。春节前家电换新升级需求不断增加,智能家电、数码产品热卖,筋膜枪、颈椎按摩仪等健康类“网红”产品销量也有明显增长。

  “为进一步推动全区文化旅游市场回暖,我们紧紧抓住年节消费旺季这一机遇,策划推出‘开启心旅程’文旅市场重启系列活动,指导企业因地制宜,精心策划,创新开展新春文化旅游活动,进一步推动冬季文化旅游市场火起来,旺起来。”泰山区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环控生保室主任才40多岁,头发已白了一半。每天晚上睡觉时,他都要特意佩戴一个电话手表,防止夜里熟睡时错过紧急电话,也避免电话铃声打扰到家人休息。

陈玉凤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