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聚焦新材料新能源产业链 紧扣高附加值环节精准招商

来源: 宣讲家
2024-06-27 01:20:56

  中新网甘肃金昌6月26日电 (杨娜)“甘肃要发挥资源富集、工业基础雄厚、营商环境良好等比较优势,推动省属企业深化与产业链上下游各类企业合力延链补链强链,发展壮大产业集群。”甘肃省政府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吴万华25日说,甘肃持续聚焦有色、冶金、能源等优势产业,紧扣产业链缺失环节、高附加值等环节精准招商。

  当日,甘肃省属企业新材料新能源产业链招商暨产品推介大会在金昌市举行。近200家产业链合作企业代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负责人、金融机构代表、省属企业等齐聚一堂共谋“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产业链合作机遇。

  缘矿兴企、因企设市的金昌市,资源富集、基础完善。金昌市委副书记、市长王方太介绍说,金昌是全国最大的镍钴资源战略基地,是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全国有色金属新材料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国家新材料高技术产业基地、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连续三届蝉联全国文明城市。

  金川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阮英表示,作为地处西部的工业企业,金川集团经过65年创新发展,构建了资源开发、冶炼加工、新材料生产研发完整产业链,形成了资源全球配置、生产多元布局的发展格局,在矿业开发、资源综合利用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较强的技术、人才、市场优势,成为全球同行业具有较强竞争实力的企业。

  在此基础上,金昌市近年来不断深化高水平市企融合一体化发展,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聚力打造“有色金属新材料、新能源和新能源电池2个千亿,数字经济、化工循环、资源综合利用、高品质菜草畜4个百亿”的“2+4”现代化产业体系,镍铜钴新材料产业集群被认定为全国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新能源镍钴锰酸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所需原材料77%以上可在本地生产供应。

  依托金川集团、酒钢集团、兰石集团、白银集团等行业龙头企业,甘肃紧扣产业链缺失环节、高附加值等环节精准招商,推动省属企业资源优势、产业优势与合作伙伴的资金、技术、人才、品牌、市场等优势有机嫁接,实现协同发展、互利共赢。

  甘肃省政府副秘书长马斌说,甘肃比较优势与政策机遇叠加共振,为深化产业合作提供了宝贵机遇。同时,甘肃现代化 产业体系建设蓄能增势,为深化产业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甘肃把链长制、链主企业培育作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牛鼻子”,着力培植新动能。

  甘肃把发展壮大新材料、新能源及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作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主赛道”,着力打造新引擎。发挥镍钴、铜铝、钢铁等原材料优势,引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大力发展有色金属新材料、电池新材料、先进钢铁材料,推动有色、冶金产业向高端延伸,加快建设全国重要的新材料基地、新能源电池和电池材料供应基地。

  甘肃以最大努力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为深化产业协同合作创造了良好条件。以此次产业链招商活动为例,马斌表示,甘肃不断提升政务环境的便利性、不断提升市场竞争的公平性、不断提升要素供给的可及性,全省上下大力实施“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和“优化营商环境攻坚突破年行动、提质增效年行动”,为各类市场主体来甘投资兴业提供保障。(完)

  一是制定出台贯彻落实《实施意见》方案。各省份抓紧制定贯彻落实《实施意见》工作方案,并指导督促地市级人民政府制定实施方案,组织开展排污口排查、监测、溯源、整治及监管等各项工作。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1月30日电 据中央气象台网站消息,1月30日,西藏西部有小到中雪,西南部阿里地区有大雪,局地暴雪。1月31日至2月2日,受较强冷空气影响,我国大部地区自西向东将有4~6℃降温,吉林、青海、河南、湖北、湖南等地部分地区降温幅度可达10℃左右。

  <strong>中国年升腾人气旺</strong>

  武汉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稳定增长的企业给予奖励。企业自进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当年起连续2年年度营业收入均增长15%(含)以上的,给予10万元一次性“稳规”奖励,各区按照市级奖励标准给予不低于1∶1配套支持。

  从“一枝独秀”到“百花齐放”,宁德百亿级乃至千亿级企业不断涌现,到2022年百亿企业增加到13家、占全省22.4%;全市民营企业从2000年的2万多家增加到现在的50万家。梁伟新表示,广大民营企业家要大力弘扬“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的闽东精神,在新时代新宁德建设进程中奋进接力、续写辉煌,干出一番新天地、成就一番新事业,好上加好、不断向好。

  作为大健康赛道的领军企业之一,安利将紧紧抓住健康中国建设的战略机遇,不仅在消费端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的营养健康解决方案、利用健康社群推动公众养成健康生活方式,还将发挥企业在研发和产业链方面的优势,助力低碳有机的可持续农业发展、推进中草药标准化现代化国际化进程。同时,安利将利用广州开发区在生命科学、生物医药等方面的优势、借鉴区内院士领先的研发成果,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水平,推动大健康产业发展成为开发区的优势产业,做优开发区“制造业当家”的强根基。(来源:新华网)

李淑和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