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善食之趣

来源: 宣讲家
2024-06-02 03:49:08

  类似的叙事还见于邵博《邵氏闻见录》。经筵官员于资善堂会食,听苏轼盛赞河豚味美,便问河豚是何种滋味,苏轼回复简约绝妙:“直(值)那一死。”河豚味美且有剧毒为天下所知,而在苏轼看来,河豚滋味之美难以直接言说,便为尝鲜而身死,亦是值得。

  鲜美河豚与肥腴熟肉皆是美味,而苏轼为吃甘愿冒痛风、身死之险,虽有妙趣,却亦过于贪口腹之欲,明显不符合儒家的中庸哲学。至北宋末期,士人笔记中对苏轼同类故事的记载已有雅化趋势,以苏轼与刘贡父的“三白”戏谑为显。“三白”最早见于朱弁《曲洧旧闻》。苏轼回忆在制科考试时所食美味,称“日享三白,食之甚美,不复信世间有八珍也”。刘贡父追问何为“三白”,对曰:“一撮盐,一楪生萝卜,一碗饭,乃三白也”,引刘贡父大笑。之后刘贡父请苏轼过其家吃皛饭,案上所设惟盐、萝卜、饭而已——盖取三白为皛字。苏轼再邀刘贡父赴家宴吃毳饭,案上空无一物,盖毛与无同义,毳字意为三无,既无盐,亦无生萝卜与饭。与之前所载的猪肉、河豚不同,“三白”叙事不粘连于口欲之乐,更凸显宋代文士的文字游戏,趣味雅化。

  “三白”故事此后屡见于宋 人笔记,而叙事主人公或有所变更。如曾慥《高斋漫录》所记,钱穆父邀苏轼食皛饭,亦是设饭一杯、萝卜一楪、白汤一盏而已。宴邀之前记有苏轼的宴饮观,“寻常往来,须称家有无;草草相聚,不必过为具”,豁达、简约的生活态度跃然纸

  苏轼一生跌宕起伏。据陆游《老学庵笔记》所记,苏轼兄弟双双被贬岭南时,曾于梧州、藤州之间相遇。见道旁有人卖汤饼,便共食于道。荒郊野岭,食物滋味糟糕,简直“觕恶不可食”。苏轼食之殆尽,见一旁苏辙对箸叹气,忍不住大笑:如此觕恶的食物不一气吃完,难道还要细细咀嚼品味吗?此时苏轼已近花甲,此或是兄弟二人最后一次同食。荒村、恶食、老迈、贫病,人世诸多艰险,皆付笑谈中。

  善烹调、知食物之美,且诙谐善谑,是宋人为苏轼勾勒的写实侧影,又在不同时局中得到再解读,形象被重新解构并得以流传。在记录与虚构再创造中,苏轼逐渐成为宋代文士(尤其南宋文士)所憧憬的鼎盛宋世的典型象征。早前对苏轼善食的记载虽极富趣味性,而不免偏于俚俗。在宋世流转中,逐渐偏重对苏轼雅趣形象的营构,体现出将诙谐滑稽语雅化、挖掘戏语中严肃认真一面等特点。而原本贪嘴善食的苏轼形象亦向庄谐雅正过渡,是为苏轼形象在历史生成中获再评价的文学表达。认为河豚鲜美“值那一死”的苏轼显然过分贪恋口腹之欲,不符合南宋士人眼中才学胆识趣俱存的国士苏轼。南宋末孙奕的《履斋示儿编》中,对苏轼品河豚的记录便发生了巨大变化,以小说笔法言说苏轼受人之邀品评河豚,且宴请者及阖家老幼都高度重视苏轼的品评。孙奕在相关记述结尾的评论无疑是合理化了苏轼将食欲与生死相连的评析,肯定苏轼的品评。

  资料显示,周霁、邓修明均出生于1964年。周霁地方党政工作经验丰富,曾长期在湖北工作,后跨省到河南担任过河南省委常委、副省长,省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

  证券时报网讯,记者从监管部门获悉,证监会启动公募基金费率改革工作,主要包括六方面内容,一是坚持以固定费率产品为主;二是推出更多浮动费率产品。前期证监会已受理一批与投资者持有时间挂钩的浮动费率产品。近日,证监会正式接收11只浮动费率产品募集申请,包括与基金规模挂钩、与基金业绩挂钩两类。三是降低主动权益类基金费率水平。四是降低公募基金证券交易佣金费率。相关改革措施涉及修改相关法规,预计将于2023年底前完成。五是规范公募基金销售环节收费。预计于2024年底前完成。六是完善公募基金行业费率披露机制。

  卓创资讯预计,下半年生猪理论出栏量或呈倒“N”型走势,生猪需求量或呈“V”型走势,生猪市场供需关系或由宽松走向紧张,生猪价格或先跌后涨。其中7月至8月低位震荡,9月至12月整体走高,价格拐点或出现在9月。

  饿了么介绍,这个夏天,他们对蓝骑士启动全方位保障,包括发放数十万份夏季关怀清凉包,在恶劣天气下还为骑士提供免罚权益、配送补贴、夏季跑单红包、线路优化和派单保护。比如,在高温天时,骑手线上报备小休后即可停止派单。

  张凯回忆,疫情之前,他们全世界各地带团跑,一年能挣上几十万,常去丹麦、瑞典、挪威、芬兰等北欧国家,一般每年4月到10月是旅游旺季。

  多见面,多沟通,总不是坏事,也才能建设性。怕就怕一些人动辄借口所谓“流浪气球”,玩一些外交手腕,那就既不高明,更不理性务实了。

王泰伦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