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持续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让民众在家门口有“医”靠

来源: 慧聪网
2024-06-30 20:19:39

寂寞的嫂子「ないな」  2022年,重庆“轨道上的都市区”加快成型。中心城区轨道交通“环+放射型”运营网络基本形成,建成投用轨道交通4号线二期、9号线一期项目,运营里程478公里、在建里程259公里。全网日均客流量达250万人次,最大日客流量达400万人次,为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推行低碳出行提供了坚实基础。f9N8-vjVAzU4vh88reQsLr3-山东持续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让民众在家门口有“医”靠

  中新网济南5月27日电(周艺伟)5月27日,走进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文庙街道中达社区77岁老人赵才的家里,一台呼叫器摆放在客厅电视机柜的正中央。当需要护理服务时,老人就按下呼叫键。另一端的调度中心接到老人视频来电后,便安排护理人员及时赶往老人家中,提供相应服务。“随叫随到,还能和孩子同步连线,真方便。”赵才说。

  在中达社区养老服务站,一块大屏幕上记录了服务中心的服务情况。中达社区居委会主任刘营介绍说,该社区和第三方公司开展合作,配套了日间照料床位等服务设施,同时开发了养老服务小程序,让子女也可以通过小程序下单,帮老人选择服务项目。

  刘营告诉记者,网格员及护理人员上门服务时,呼叫器支持全程录像,方便后期服务追踪和回访。“老人的身体健康情况会同步到平台,方便社区为老人提供精细化服务。”

  记者从宁阳县民政局了解到,该县鼓励养老公司进驻小区提供“养老+物业”服务,推行“社区+物业+养老”模式,完善“网格—探视—需求—服务”养老服务流程。今年以来,宁阳县已投入540万元人民币,用于1000户失能困难老年人家庭养老床位改造,以及为1160名老人提供居家养老上门服务。

  用数字化手段破除居家养老难题,是日照市东港区推动传统养老模式向智慧养老转型的重要手段之一。为适应老人对照料服务的需求,2023年开始,日照市国济医疗管理有限公司推出一款“户护通”小程序,既能为老年人提供陪诊、住院陪护、居家照护、家政服务等多元化服务,还可以根据老人的口味和需求定制营养餐,提供送餐服务。用户可通过小程序实现线上下单、预约护工等,操作简便快捷,助推“基本养老”向“精准养老”跨越发展。

  家住临沂市兰山区的王女士在手机终端下单了“母婴护理”服务。兰山区妇幼保健院护士接到订单后,上门为王女士及新生儿进行母婴护理。记者了解到,兰山区妇幼保健院依托专业互联网平台进行智慧化服务升级,患者只需一个电话,即可享受到该医院护理、康复、失能失智护理等38项护理服务。

  为进一步满足辖区民众多样化的医疗护理服务需求,兰山区创新“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推进精细化服务。当地通过“线上下单+线下服务”的模式,将优质 护理服务延伸至家庭,打通居家护理服务“最后一公里”。

  “前段时间,我们借助医联体机制,第一时间把一位患者转诊到聊城市人民医院,随后查出子宫内膜癌早期,目前患者已进行手术,身体明显好转。”聊城市茌平区温陈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二科主任张凤春说,温陈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从与省市级重点医院结对建立医疗联合体后,医疗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医联体医院之间也可开展双向转诊,提供绿色就医通道,还能实现远程会诊、远程影像诊断等服务。”

  茌平区卫健局党组成员吴树桐介绍,构建紧密型的医联体或医共体,可以推动上级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有效服务农村民众。

  同属于聊城市的东昌府区妇幼保健院积极开展医疗服务进社区活动。该医院近一个月内先后走进王口社区、向阳社区、湖北社区等多个社区开展义诊活动。

  活动现场,不仅有内科、外科、眼耳鼻喉科、皮肤科等提供专业的健康咨询问诊,还有康复科等带来的康复理疗服务,中医针灸把脉、体质辨识更是深受欢迎,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贴心的医疗服务。

  记者了解到,《山东省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质提效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中提出,2026年年底前,该省将建强1千家卫生院,改造5万家卫生室。其中,今年提升的1万家村卫生室,将率先实现“五有三提升”,即:有观察诊查床、有智慧随访设备、有康复理疗设备、有必要的检查设备、有卫生厕所和冷暖空调,实现服务能力提升、诊疗环境提升、管理水平提升。(完)

  “相比文字表述,低年级学生往往对图画更敏感。孩子听新闻上说有小朋友给课本挑错成功了,对新学期发下来课本也好好‘审看’了一番,还有种兴奋感,相信自己也能发现些问题。”王飞腾说。

  三是强力推动和完善应急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进一步完善药物、疫苗研发体系,加强资金投入、物资储备等方面保障,加快布局应急储备库,实行储备量动态调整机制;做到因时因地因事调整医保目录和支付方式等;完善法律方面应急响应的具体适用情形,以及个人和公共部门的补偿规定等。

  武强县素有“年画之乡”的美誉。武强木版年画历史悠久,约始于宋元,距今已有近千年历史,被誉为“中国农耕社会的缩影”“民俗生活的大观园”。其印制采用传统的木版水色套印技法,构图饱满、造型夸张、线条粗犷、色调鲜明。2006年,武强木版年画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文/崔志平 孟卫力 图/苏小立 )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