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博物院首部音乐儿童剧《甪端》五一将赴港演出

来源: 奥一网
2024-07-01 03:57:33

  中新网北京4月20日电 (记者 应妮)一秒入境的《故宫谣》,亲临故宫殿宇的舞美效果,A R和全息投影技术呈现故宫博物院珍贵典藏,戏剧、舞台和音乐等完美融合……记者20日从故宫博物院获悉,5月1日至5日,以故宫瑞兽“甪端”为原型的故宫博物院首部音乐儿童剧《甪端》将登陆香港葵青剧院。

  据悉,《甪端》原型为明万历年间的掐丝珐琅香薰甪端。这件文物与香港颇有渊源,在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开馆时,它就曾作为首批故宫文物之一亮相香港故宫馆。

  《甪端》由故宫博物院出品,历时三年匠心打造。“甪”是象形字,在《辞海》里的释义是“独角”的变体与异读。甪端日行一万里、夜走八千里,通晓四方语言,迅捷敏锐,是祥瑞的象征——中国独角兽。作为故宫博物院出品的首部音乐儿童剧,《甪端》讲述了新时代文物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的故事。

  剧中,400多岁的甪端有着一颗对世界充满好奇的童心,想了解更大的世界,想知道更远的未来。高小端则是故宫宫廷历史部老高的孙子,生长在信息时代的他更愿意接受短视频带来的碎片化信息。两个“孩子”的意外相逢,掀开了一段紫禁城探秘之旅,也由此展开了一场关于古典文化与当代潮流、历史坚守与未来憧憬的“辩论”和思考。

  另外,国宝级文物金瓯永固杯、南宋沈子蕃缂丝《梅鹊图》和晋代书法家陆机的草隶书法作品《平复帖》也在剧中承担了重要“戏份”,一件件传世珍宝不再只是文化符号,而有了鲜活灵动的生命力。早已被观众熟知的故宫“御猫”亦会出现在剧中。

  剧中还展现了故宫博物院“文物南迁”的历史,珍贵影像资料的展示,让观众感受到并不为人熟知的故宫一代代“典守者”们令人感佩的精神。剧中时时念起的台词“子子孙孙永宝用”,是青铜器上常见的铭文,寓意器物永世流传,后世子孙也一如既往地铭记和珍爱祖先的功德与荣耀。作为一部以儿童视角讲述故宫故事的音乐儿童剧,《甪端》巧妙地将故宫文物变身为可爱有趣、性格各异的人物,让文物在舞台上真正“活”起来。这种创新形式,使得该剧不仅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也能获得成年观众的欣赏。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故宫博物院从186万件藏品中精选逾900余件藏品开启“南下之旅”,亮相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开幕展,用当代视角演绎故宫和传统文化。明万历年间的掐丝珐琅香薰甪端就是其中之一,在港展出期间受到了香港市民的关注和喜爱。该文物返回故宫后,又一件与“甪端”相关的文物——故宫博物院藏“青玉甪端熏炉”在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紫禁万象:建筑、典藏与文化传承”展厅展出,展出时间自2023年7月1日至2024年5月20日。

  据悉,今次故宫博物院音乐儿童剧《甪端》赴港演出活动由故宫博物院主办,香港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协办。另外,北京华侨城大剧院驻演版《甪端》也将于4月20日、5月1日至3日在京上演。(完)

  将于2月25日上映的《拨浪鼓咚咚响》讲述了一个痛失爱子的寻仇货郎和一个寻找父亲的孩子从不共戴天到形同父子的感人故事。这段寻父之旅使充满复仇心理的苟仁重新燃起对生活的希望,也使寻找父亲的孩子毛豆找到了心灵归宿,二人相互救赎了彼此。

  但站在平台角度,要想形成更大的团长规模,需要将用户流量最大化利用,而这一举措又会使得团长之间的利益边界产生冲撞。“去年以来,明显感觉到了快团团平台内的私域生态正在逐渐变透明。”王小泡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快团团去年尝试过在首页增加新团推荐位,而在此之前,消费者的首页是绝对“封闭”的,“每个人都只能看到自己订阅的团长所开的团,不过这个推荐位没有多久就撤下了”。

  此外还特别邀请了福建漆文化和藏族唐卡艺术相结合的创新艺术形态——唐卡漆画项目加盟,展示多民族、多地区、多维度的民俗文化交流。

  包揽世界围棋棋王赛冠、亚军

  扬州摧毁案值逾百万元“证书挂靠”诈骗团伙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近年来AIGC类型不断丰富、质量不断提升、技术的工程化水平越来越高,国内外科技公司纷纷发力布局AIGC领域。

蔡惠婷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