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助力港澳青少年更好感知中华文化?学界业界共话创新

来源: 齐鲁壹点
2024-06-29 08:39:44

  中新社西安11月27日电 题:如何助力港澳青少年更好感知中华文化?学界业界共话创新

  作者 张杨彬

  随着内地与香港全面恢复通关,港澳年轻人到内地旅游、研学、创业者络绎不绝。蔚然成风的“反向旅游”“反向代购”,逾16万人参与的“港澳青年看祖国”交流活动等,无不昭示着港澳年轻人与内地的联系日渐增加。

  新举措带来新机遇

  “我们能看到,近年香港特区政府愈加重视青少年历史教育。”香港国史教育中心行政总监邱国光介绍说,从2018-2019学年起,初中中国历史科在香港被列为独立必修科;今年11月,香港特区政府教育局发布公告,将设小学人文科课程,增强中华文化、国家历史等元素。

  邱国光认为,历史教育在青少年价值观形成中起重要作用,要让历史教学变得有趣、好玩、生动,“游学是一个非常好的历史教育形式,老师及时为学生补充背景知识,让‘学’置于‘游’之前、之中。”

  “无论是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释放旅游消费潜力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还是香港2023年施政报告提出将成立‘弘扬中华文化办公室’等,都为港澳青少年赴内地游学带来更多政策利好。”中国国旅(香港)旅行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于光明说。

  夜经济、市集经济、潮玩经济......越来越多的小众经济“火出圈”。于光明认为,城市的发展水平会引领新的生活方式,辅以社交媒体的传播,自然而然会对年轻人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可以说,港澳年轻人频繁地往来内地不是短期现象,而是长期趋势。”

  新点子打开新天地

  “发挥好博物馆作为大学校的作用 。”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丁鹏勃表示,依托博物馆的文博资源,策划主题活动,有利于加强港澳青少年对中华文化的认识。更可以通过国潮国风设计比赛、IP授权合作等方式,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语境下传承与发展,提升港澳青少年对博物馆游学的兴趣,激发其作为文化传承者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来自香港的张玉忠已在游学产业耕耘十数年。他在接受中新社采访时表示,受新冠疫情影响而“被迫火热”的“云端”游学,给了他更大启发。“我们尝试将香港经典中文课文内容用‘云游’和‘实游’的方式结合展现,例如《出师表》,学生先用一节课的时间通过视频直播‘云游’武侯祠,之后可来成都实地参访体验。”

  为防止大家疲劳驾车,每行走一段距离,程习峰都会通过手机微信群提醒大家。他笑着说:“只要能让大家安全顺利抵达,咱苦点累点,不算啥!”

  <strong>新的一年开启,这些不实信息当打住</strong>

  近年来,我国在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聚集了一批高水平的外资研发中心。不仅大幅提升了外资企业的创新发展水平,也提高了我国科技创新体系的开放度,推动我国加速融入全球的产业链创新链。

  刘军令目前在义乌一家快递公司上班,分包了两个小区的收发业务。“公司给我缴纳了五险,家人也有了居民医疗保险。”刘军令说,义乌市关怀外来务工人员,他的孩子能在当地公立学校上学,并且可以一直读到高中。“国家政策好,我在义乌交养老保险,以后回了老家河南,也能跨省领取浙江标准的养老金。”刘军令侃侃而谈。

  <strong>环球时报:对于“如果你有好的资源,美国肯定虎视眈眈”这条定律,台积电是否有较深的体会?</strong>

  “欧洲一体化历史发展表明,只有法德和解、合作并发挥‘双引擎’作用,欧洲一体化才能不断克服困难,向前发展。”闫瑾指出,在欧洲面临一系列危机和挑战的当下,法德深化合作意义重大。法德不仅要考虑本国的利益,也要顾全欧盟的整体利益,从维护欧盟团结、有利于欧洲一体化发展的角度出发,妥善协调分歧,为建设一个更独立、更安全、更可持续发展的欧洲而共同努力。

吴家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