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西城推动危旧楼房改建工作 突破制度藩篱创新机制

来源: 闪电新闻
2024-06-28 14:39:17

  中新网北京1月11日电 (记者 杜燕)在推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北京市西城区积极推动危旧楼房改建工作。其中,全区首个危旧楼改建项目桦皮厂8号楼两个月建成封顶。今年,西城区计划实施20栋简易楼解危排险,同时推动保租房筹集取得突破,解决一批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这是记者今天从北京市西城区了解到的。

  “墙体裂开、燃气管线都挂在楼体的外壁上……我们非常担忧,急切希望住进牢固的楼房里。”家住桦皮厂胡同8号楼的刘爷爷说出了居民的心声。“我们发现墙体有沙化现象,厨房、卫生间还有沉降。”居民徐女士反映,“希望政府能快点给我们解决,在这楼里多住一天就多一天的风险。”

  桦皮厂胡同8号楼,位于西城区新街口街道,是20世纪70年代建成的5层住宅楼房。由于该楼房配套设施不完善,空间布局不合理,再加上原产权单位已无管理能力,也因此居住在这栋楼里的居民对居住安全产生了深深的担忧。

  民有所忧,我必念之。2020年11月,作为西城区首个危旧楼改建项目,桦皮厂胡同8号楼纳入危旧楼改建(以下简称桦8危改项目)工作计划。

  “桦8危改项目是依据2020年6月北京市住建委、市规自委、市发改委、市财政局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危旧楼房改建试点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危改试点意见》),确定的首个西城区通过拆除重建方式进行改造的危旧楼改建试点项目,也是全市首个整楼居民均为产权主体的试点项目。因为没有对此类项目的专项审批路径及相关政策等作为参考,我们需要克服许多困难与障碍。”西城区住建委相关负责人说,在区委区政府的指导下,桦8危改项目成立了由西城区住建委牵头的工作专班,经过多次现场勘察、数次研论,工作专班决定转变思想,由等政策变用政策、要政策,敢闯敢试蹚出一条路来。

  突破制度藩篱创新机制

  “桦8危改项目的难点在哪里?首先产权主体多,其次实施主体非产权主体,产权注销后会带来后续的系列影响等,其中最难的就是转移登记产生税费,需要交纳契税。”规自委西城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于《危改试点意见》上没有明确危旧楼改建多个产权主体登记路径,所以这成为考验西城干部智慧与担当的试金石。

  办法总比困难多,最终,工作专班牵头,规自、住建、房管、税务、街道、实施主体等各部门深入调研交流,结合危旧楼改建已出台政策以及桦皮厂8号楼实际情况,规自分局创新性提出“产权主体不变、实施主体代建”、“先注销后首次、一户一首次”的总体办理思路,按照《危改试点意见》相关要求,单套住房包括新增建设面积在内,房屋性质统一登记为“按照经济适用房产权管理”。其中,原住房已转为商品房、已购公房的部分,在办理不动产权登记时进行注记,上市转让时商品房部分无需缴纳地价款,新增面积部分应缴纳。

  规自委西城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针对桦8危改项目开工前各项手续办理,创新并联模式,简化审批前置条件。

  最终,规自委西城分局以“告知承诺制”即时核发该项目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仅用时22天完成从用地划拨到建设工程规划许可的手续办理。西城区住建委主要领导挂帅协调,远程在线开标,用最短时限完成项目招标;与项目实施主体沟通指导,精准服务,对施工许可申报资料实行即报即受,当日完成施工许可审批。

  技术创新,实现资源节约、低碳减排

  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区属国企——德源集团作为实施主体积极推进桦8危改项目,中建海龙科技作为项目承建方参与了桦8危改项目,采用新型建筑工业化建造技术,实现让老房子快速变成“好房子”的心愿。

  中建海龙科技相关负责人介绍,采用原创研发的混凝土模块化建造技术(CMiC),通过将建筑根据功能分区划分为若干模块,每个模块单元内的结构、机电、给排水暖通和装饰装修等大部分工序在工厂进行高标准的工业化预制,最后运送到施工现场装嵌形成完整建筑。这大幅缩短了建造周期,居民从迁出到精装交付、回搬入住,仅需3个月左右的时间,减少了异地安置对原住居民生活的影响。同时,通过在设计阶段优化户型设计,完善建筑功能,提升用户的居住体验,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据了解,通过采用混凝土模块化建造技术,项目90%以上工序由产业工人在工厂完成,现场工作量显著降低,施工人数大幅减少,相较传统建造方式减少75%建筑垃圾排放,减少25%材料浪费。同时通过应用绿色建造技术、采用环保设备材料,全程控制噪声、扬尘、光污染,降低施工过程对周边居民的影响,实现资源节约、低碳减排、环境友好,践行“双碳”及北京减量发展理念。

  桦8危改项目居民将原地搬新家

  梦想照进现实,桦8危改项目的居民将很快实现原地搬新家。对此,北京建筑大学北京城市保护与更新研究院总规划师张帆表示,桦8危改项目最大的亮点有两个,一是绕过产权归集,这是制度上的突破;二是采用装配式建筑方式,这是技术上的突破。

  西城区顾问团专家、北京比凯城市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古波表示,危旧楼房改建是一个热点话题,社会关注度极高,我们每一个动作,都必将引起社会广泛的连锁反应。单从桦8危改项目的经验来看,体现了西城区整体较高的公务水平和执政能力,是重要的一个改革参照物,为西城区作为首善之区增添了亮丽一笔。

  推动区属简易楼全部启动腾退

  记者从北京市西城区了解到,过去一年,西城区持续改善人民群众的居住环境。扎实推进老旧小区综合整治与老楼加装电梯工作,首个央地共建项目华能玉桃园全新亮相,马中里一区、羊肉胡同120号院等5个项目分别获评住建部和北京市典型案例。攻坚克难推动10栋简易楼解危腾空,全区首个危旧楼改建项目桦皮厂8号楼两个月建成封顶。百万庄北里项目回迁入住,279户居民圆梦新居。

  今年,西城区计划推进实施38个老旧小区综合整治项目,依托“央-市-区-街”四级联动机制,靠前服务推动一批央产老旧小区改造项目落地见效。进一步夯实老楼加装电梯工作,推动“加梯 地图”更加全面精准,力争实现更多规模化集中加梯。下大力气实施20栋简易楼解危排险,推动“十四五”时期计划内区属简易楼全部启动腾退,同时推动保租房筹集取得突破。以更大决心改善百姓居住环境,解决一批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完)

致网民朋友的一封信

  吴浩还表示,聚在一起也不容易,不要熬夜,熬夜会减少抵抗力。“老年人的抵抗力相对更弱,良好的营养可以增加身体抵抗力,要加强营养,特别是增加肉、蛋、奶等蛋白质的摄入,对提高免疫力也是很好的措施。”(完)

  近年来,由于疫情防控常态化,艾条等杀菌产品市场需求量急剧增加。在这样的背景下,贾铁飞的艾叶种销一体化事业加速发展,基地种植面积逐步扩大到800余亩,“艾”系列加工产品的市场认可度逐步增大,线上线下订单不断。2022年,基地种植的第一批艾叶进入到“加工线”,由于品种优良、全程管护得当,出绒率比来料加工的艾叶高出15%,目前基地日产销售额达到3.8万元,后续订单还在持续追加中。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北京1月7日电(韦香惠)农村、社区是疫情防控的一道重要关口,是保障群众健康的最后一公里。随着春节临近,人员流动加大,返乡人员增多,更加需要做好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工作。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农村地区疫情防控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

  来到南明区公安分局智慧党建基地,沉浸式党建投影区、VR学习机、朗读亭、有声明信片都让人眼前一亮。在这里,党建学习不是传统的“读本”方式,而是通过科技“身临其境”去学习去感受。

  2022年12月11日至2023年1月1日,深圳共有811家社康机构开设了发热诊室,累计接诊患者154万人次,约占同期全市发热门诊(诊室)总诊疗量的65%。期间,社康机构发热诊室的日均诊疗量从不到4000人次增长至超过14万人次,于12月21日达峰,近期已回落到3万人次左右。

杨琬升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