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丨古老的漆艺如何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

来源: 气象小秘书
2024-07-04 21:19:33

  早在公元前7000多年的新石器时期,我国先民割开漆树树皮,采集流淌下来的乳液加工成涂料,便有了光泽明亮、防水防腐的大漆,又名中国漆。“百里千刀一斤漆”,天然大漆采割十分不易,一棵漆树一生才能分泌10公斤生漆。

  漆器制作流程十分复杂,制胎、裱布、刮灰、吃漆、髹漆、装饰纹理、推磨抛光等。其中打磨和阴干贯穿于漆器制作的所有步骤,十分考验制作人的耐心。大漆不仅是一种物质材料,更是一种生命形态,传递着东方文化的质感和温度。

  在广州南沙区的一个创意园内,一幅大漆屏风的创作进入收尾阶段,洪乙栋正全神贯注,拿起手中的画笔不时添上几笔。

  传统屏风一般是木架结构,而他们选择了用蜂窝纸板做胎体造型,充分利用大漆防潮防腐的性能,结合蓝绿色调的使用,一幅与众不同的漆艺作品呈现出来。

  大漆技艺传承人 洪乙栋:大漆的包容性特别强,它的延展性也特别强,包括雕塑、绘画,还有设计、家具、小型的器物,它都可以做。这是基于环保的、可持续的理念出发的一个创作,你看它与动物还有植物,都是我比较关注也比较喜好的一些题材。

  大漆作为自然的馈赠,触感温润,更接近人体温度;而且,经过时间沉淀、人们的摩挲使用,它的色彩、温润程度也会随之变化。洪乙栋将漆器融入当代日常生活中,再将自己从漆画创作中的经验进行创新,“重新探寻日用环境中漆器与人的关系”,通过“柴烧大漆茶器”和“日用纸胎漆器”两个主要系列,将大漆 艺术更好地融入现代人居环境中。

  大漆技艺传承人 洪乙栋:因为纸在广东这么潮湿的天气很容易变软受潮,而且着了水以后它胎体也会破裂,所以我们要做到防水,还有它的硬化问题。我们用大漆给它封好以后,裱完布刮完灰,它硬化以后就不怕这些了。

  传统漆器的色彩主要是红色、黑色两种。当代纸胎漆器在造型、色彩和内容上的千变万化,显得更为时尚和个性化。运用在家居、茶器、首饰、挂画等上面,使其既成为独一无二的艺术品,也成为生活中的日用品,在国内外的展台上也深受欢迎。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北京2月5日电 题:一“兔”何以火遍全球?中华文化这样焕发奇妙魅力!

  “作为烈士的后代,我深感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英勇斗争换来的。”林祥谦烈士长孙、福建省林祥谦研究会会长林耀武于座谈会说道。

新华社记者回访几位北京冬奥会参与者

  是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所

  惠州市人社局局长吴嘉明表示,随着疫情防控政策不断优化调整,惠州市各类现场招聘会将陆续启动,全市各级人社部门将在全市范围内持续开展“南粤春暖”系列招聘活动近百场,2月份的每个周末都将在该市花边岭广场开展现场招聘活动。

  今年2月4日,又是一年立春日,“鸟巢”“冰立方”与“冰丝带”张开怀抱,邀请冬奥参与者打卡地标场馆,重温冬奥印记。当天,“冰立方”内人流络绎不绝,场馆开放双奥记忆展,组织冰壶体验与趣味冰壶赛事,充满冬奥元素与节庆氛围的场景吸引不少民众驻足拍照。

韩晓萍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