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向新 | 工业黄金

来源: 九派新闻
2024-06-27 05:45:53

  编者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我国“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在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深海空天开发、氢能与储能等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领域,组织实施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谋划布局一批未来产业。央视网《AI时政画报》推出系列策划,从未来产业洞察新质生产力。

  天天学习一副由碳纤维制造的自行车车架,重量仅600克左右,相当于3个苹果;1米长、手指粗的一束T1000级碳纤维,可以拉动两架民航客机;一个碳纤维制品在3000摄氏度高温下仍能安然无恙……细如发丝、轻若鸿毛、强过钢铁,被誉为“工业黑色黄金”的碳纤维,目前在我国已实现多个系列和级别的国产化。

  当下,以碳纤维为代表的新材料成为支撑新型工业化的重要物质基础。新材料产业是我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也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产业。

  习近平总书记曾对该产业作出殷切嘱托,“新材料产业是战略性、基础性产业,也是高技术竞争的关键领域,我们要奋起直追、迎头赶上”。

  战略性在于,新材料产业是抢占未来科技和经济发展制高点、关系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的重要领域,我国要突破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的问题离不开新材料的支撑。

  基础性在于,新材料产业是推动航空航天、新能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发展的上游原材料制品业,是托举新技术、新装备、新工程等各领域、各环节创新的基础所在。

  提升科技“含新量”,带来发展“含金量”。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深入高科技园区和科技企业,为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指引方向。

  在山西太钢不锈钢精密带钢有限公司,总书记走进生产车间,察看企业转型升级产品展示,了解企业运行情况。在光亮机组前,他饶有兴致地观看了厚度仅有0.02毫米的不锈钢箔材“手撕钢”产品,强调产品和技术是企业安身立命之本。

  在安徽创新馆,总书记仔细察看安徽在陶铝新材料、人工智能、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方面具有代表性的“智”造成果,他殷殷嘱托:“要进一步夯实创新的基础,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培育新兴产业,锲而不舍、久久为功。”

  从实地考察到召开会议,从顶层设计到政策支持,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注新材料产业发展。在他的积极推动下,近年来相关部门先后出台了《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国家新材料生产应用示范平台建设方案》《“十四五”原材料工业发展规划》《原材料工业数字化转型工作方案(2024—2026年)》等一系列政策举措,推动新材料产业持续创新发展。

  对标发达国家,近年来我国新材料产业奋起直追,在产业规模、集群效应、技术创新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

  2023年我国新材料产业总产值达到7.9万亿元,预计2025年将突破10万亿元大关。截至2023年10月,我国新材料领域建立了7个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布局建设了35个新材料重点平台。新材料规上企业超过2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972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48家。

  如今,第三代铝锂合金材料成功在C919大型客机上实现应用,第二代高温超导材料支撑了世界首条35千伏公里级高温超导电缆示范工程上网通电运行,低热水泥材料让白鹤滩水电站成为“无缝大坝”,先进复合材料助力“神舟”系列载人飞船、“天问一号”探测器、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等顺利升空……

  一代材料决定一代技术,一代技术引领一代产业。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道路上,只有新“材”辈出,才能“锻造”强劲未来。

  总监制丨骆红秉 魏驱虎

  监 制丨王敬东

  主 编丨李璇

  策 划丨刘禛

  编 辑丨王卓婕

  技 术丨毛永丰

  视 觉丨郝凤林

  校 对丨蔡纯琳 鲁杨 毛长志 梁雅琴 宋春燕 闫田田

  出 品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成都1月28日电 (单鹏)成都市“12345”亲清在线启动暨优化营商环境座谈会28日在成都举行。会上,“12345”亲清在线正式启动。

  据了解,广西各设区市文广体旅系统围绕“演、展、惠、游、购”等主题推出多场年味十足、精彩纷呈的“文旅大餐”,特色文旅活动刺激旅游业回暖,假日旅游出现多样化特点。

  德帕普已被联邦法院以绑架未遂和攻击等罪名起诉,但他对相关指控并不认罪。

<img src="//i2.chinanews.com/simg/hnhd/2023/01/28/55/12739527019229561655.jpg" alt="" />

  数据显示,自2017年第一届世界东阳人发展大会举办以来,东阳累计招引重大产业项目74个、总投资769.54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49.44亿元。其中,乡贤回归带来的产业项目49个、总投资341.68亿元,占全部数量的66.22%。

  与此同时,成都局集团公司根据各级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务工复产安排,摸清务工人员返岗出行需求,开行成都、重庆、宜宾、遵义等方向开往上海虹桥、温州、广州方向的“点对点、一站式”直达务工返岗专列24列,发送务工人员1.4万人次。

赖采绿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