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刊文:铲除网络黑嘴

来源: 气象小秘书
2024-06-26 07:26:31

  来源:经济日报

  近期某企业称遭遇网络“黑公关”手段,受到网友广泛关注。如今,网络不仅是网友获取信息、交流思想的平台,也逐渐成为企业宣传、品牌建设的阵地。而那些靠“收割”流量来获取利益的网络“黑嘴”“黑公关”自然不会放过自带“流量密码”的企业、品牌,通过传播涉企虚假信息和谣言,挑动对立情绪,进而影响舆论、误导公众。

  企业苦网络“黑嘴”久矣。这些网络“黑嘴”或散布谣言信息,恶意诋毁企业形象;或歪曲解读涉企公开信息,牟取非法利益;或蹭炒涉企热点,抹黑攻击企业;甚至以合作之名行“敲诈”之实。有企业爆料称,公司每年要维护与上百家自媒体的关系,大部分年合作金额从几万元到数十万元不等,不交钱就可能被“黑”。这些行为侵害了企业和企业家的合法权益,损害了品牌形象和企业声誉,挫伤了企业发展信心,破坏了市场秩序。

  财经讯息、市场走向关乎企业发展,同样关系百姓“钱包”。倘若“黑嘴”利用财经、企业热点炒作虚假的投资兴业信息,不明真相的网友在听信了这些“小道消息”之后很可能掉进“陷阱”,导致自身利益 受损。因此,绝不能让网络“黑嘴”逍遥法外,治理网络“黑公关”势在必行。

  针对涉企网络“黑嘴”,我国近年来一直在开展专项整治行动。2021年,国家网信办开展清朗·商业网站平台和“自媒体”违规采编发布财经类信息专项整治,封禁关停一批充当“黑嘴”、敲诈勒索、社会反映强烈的“自媒体”账号;去年年底,国家网信办曝光一批破坏营商网络环境的典型案例;近日,“清朗·优化营商网络环境——整治涉企侵权信息乱象”专项行动持续深入开展。政策逻辑一以贯之,就是要通过“靶向”发力、专项治理,集中整治涉企侵权信息乱象,着力维护企业和企业家网络合法权益,为各类经营主体投资兴业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网络环境。

  从目前来看,网络“黑嘴”难以根治,还在于违法成本低。一些“黑公关”在换了“马甲”之后,又开始继续颠倒黑白、混淆视听,中伤企业品牌形象。因此,要以强有力的法律手段持续打击非法自媒体和虚假信息,并对典型案例予以曝光,切断“黑嘴”“黑流量”变现的利益链条。平台要强化发布规范等重点环节的管理责任,严格要求自媒体账号、MCN机构不得发布虚假涉企信息。此外,企业在面对侵权信息时,也要探索建立行之有效的危机处理机制,主动澄清事实,避免陷入负面舆论漩涡。

  (中国经济网供稿)

责任编辑:李桐

  江苏省提出多项对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措施,包括设立100亿元规模中小微企业纾困增产增效专项资金贷款;推广“小微贷”“苏农贷”等专项贷款产品;合理降低中小微企业贷款利率等措施。

  据了解,青岛市商务局统筹调度全市各电商平台企业,同时对接重点商贸企业,指导企业利用自有电商平台、微信小程序等,开展线上下单购买、线下无接触配送的网络销售模式,更好满足居民需求。

  结合基本面、政策面、情绪面来看,外资投资中国资产信心足。

  保护生态环境,开展冰雪运动,发展冰雪旅游,把“冷资源”变成“热产业”……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根本遵循,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挖掘冰天雪地蕴藏的巨大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和文化价值,让生产得到发展,生活质量提升,生态持续改善。最近,本报记者深入黑龙江、河北、西藏等地采访,展现各地严守生态红线、厚植生态优势、释放冰雪红利的生动故事。

<strong>  金融助力实体经济发展(经济新方位·大力提振市场信心)</strong>

  不少地方十分重视专项债券、国家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等,以获得更多的基建资金,扩大当地政府有效投资,提振经济。

刘佳玉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