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市场资金表现分化 被动型外资上周净流入达4亿美元

来源: 人民网
2024-06-27 15:35:11

  财联社6月27日讯(编 辑胡家荣)近日港股市场延续调整,但是外资动向仍值得关注。根据华泰证券的研报,上周主动性外资净流出规模扩大,但整体配置盘与交易盘分化或收敛。

  6月13日到19日期间,以EPFR口径统计的配置型外资转为净流入中国权益资产。其中,ADR净流入规模扩大至4.04亿美元(vs前一周净流入1.16亿美元);港股转为净流入0.64亿美元(vs前一周净流出2.66亿美元);A股净流出规模收窄至0.66亿美元(vs前一周净流出1.37亿美元)。

  被动外资净流入港股/ADR,而主动外资净流出规模走阔。6月13日到19日期间,港股主动外资净流出规模扩大至3.12亿美元(vs前一周净流出0.92亿美元),被动外资转为净流入3.76亿美元(vs前一周净流出1.64亿美元);ADR主动外资净流出规模扩大至0.78亿美元(vs前一周净流出0.30亿美元),被动外资净流入扩大至4.83亿美元(vs前一周净流入1.46亿美元)。主动外资净流出与近期市场走弱相一致,被动外资净流入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指数调仓影响。

  交易型外资仍在净流出,但净流出规模有所收窄。以Wind统计的香港本地及国际中介持股变化估算流量(近似代表港股外资流量),与EPFR口径下港股配置型外资流量的差值,近似代表港股的交易型外资,6.13-6.19净流出规模收窄至15.38亿美元(vs 前一周净流出78.31亿美元),尽管上述测算可能存在一定误差,但配置盘与交易盘的分化或逐渐收敛。

  看跌看涨期权比率进一步回升

  同期的恒生指数沽空比例小幅回落至14.9%。其中,港股互联网沽空比例环比走平(0.58%);港股地产环比小幅回升(0.016%),处于2014年以来高位。

责任编辑:张倩

  从基本面角度看,光大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宇生认为,春节后经济数据同比修复的开始,经济数据的筑底回升将会是市场中期表现的基础,之后企业盈利的修复也将逐步得到验证,市场将震荡上行。针对“春季躁动”行情,张宇生认为,投资者普遍预期消费医药板块景气度未来会出现显著修复,其很可能会成为今年“春季躁动”的主旋律。

  此外,也有基金经理在四季报中对于相对较弱的业绩表现给出了解释。例如,“四季度市场表现较强的是‘困境反转型’投资策略,表现较弱的是‘景气趋势型’策略,本人更侧重自下而上业绩兑现带来的产业型投资机会,而对政策驱动型的策略理解不足”、“本基金难以判断目前部分板块的估值是否已经足够低,也不擅长于对短期政策、边际变化快速反应”等。

  国际能源署日前对欧洲2023年的能源供应形势“敲响警钟”,认为欧洲不应因近期能源价格有所下降而放松警惕,敦促各国政府立即采取行动保障能源供应安全。该机构预计,2023年欧盟面临约27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短缺,约占欧盟天然气基准总需求的6.8%。

  <strong>主要软件大省收入占比小幅提高,部分中、西部省市增速明显</strong>。2022年,软件业务收入居前5名的北京、广东、江苏、山东、浙江共完成收入74537亿元,占全国软件业比重的68.9%,占比较上年同期提高2.9个百分点。软件业务收入增速高于全国整体水平的省市有12个,其中增速高于20%的省份集中在中西部地区,包括贵州、广西、湖北等。

  证监会提醒发行人、中介机构等市场主体,证监会和交易所坚持开门搞审核,全程公开,全程接受监督,不存在“特殊通道”,与市场主体的正常沟通渠道是敞开的,没有必要请托、找“门路”,更不能搞利益输送、充当“掮客”。下一步,将建立发行人廉洁承诺机制,深入推进中介机构廉洁从业建设,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让行贿人“一处违法、处处受限”。

  部分基金经理结合自身在资本市场投资过程中的“搏杀”经历,在2022年四季报中与投资者坦诚分享了自己的投资思考与心得体会。

黄文星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