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单罐容量最大的液化天然气储罐群在江苏盐城建成

来源: 顶端新闻
2024-07-01 20:33:32

  中新网盐城7月1日电(谷华 李艺婷)30日,在江苏盐城滨海的黄海岸边,6座单罐容量27万立方米液化天然气储罐群建设完工。这是中国海油盐城“绿能港”一期扩建项目。据中国海油盐城“绿能港”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是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全球单罐容量最大的液化天然气储罐群,它的建设完工,标志着我国规模最大的液化天然气储备基地全面建成,对提高长江经济带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助力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海油盐城“绿能港”项目位于江苏省盐城市滨海港工业园区,项目包含4座22万立方米液化天然气储罐和此次建设完成的6座27万立方米液化天然气储罐,总罐容达250万立方米。该项目是国家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及互联互通重点规划项目,将和西气东输等国家主干管网实现互联互通,并通过槽车提供外送业务,持续向苏、豫、皖、鲁等省份供应天然气资源,保障长江经济带能源安全。

  储罐是液化天然气接收站的核心装备,不仅存储的介质为-162℃的液化天然气,还需经受火灾、爆炸、地震等极端工况考验,设计建造工艺十分复杂。中国海油气电集团副总经理李峰介绍,“盐城‘绿能港’的10座液化天然气储罐全部采用中国海油自主技术设计建造,项目国产化率达98.3%,其中12项技术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世界领先水平。6座27万立方米储罐高约65米,直径100.6米,可同时叠放3架C919客机,罐容相当于614个标准游泳池大小,可存储1.69亿立方米天然气。”

  在30日下午举行的媒体开放日活动中,大家登上刚刚建设完工、60多米高的液化天然气储罐罐顶,茫茫黄海尽显眼前,10座硕大的圆形储罐整齐排列在黄海岸边。中国海油盐城“绿能港”现场人员介绍说,这里地处古黄河入海口,地下全是松软的淤泥质黏土,储气罐单罐满负荷重量超22万吨,场地承载总重达130多万吨,在这样地基条件上建如此重的储罐,相当于“豆腐块上放秤砣”。研发团队创新开发了桩顶柔性约束下的群桩承载力计算方法,每一座储罐最下方由406根直径1.5米、长75米的桩基撑起,充分发挥承台对各基桩的聚拢作用。此外,还在桩基与储罐承台间设置隔震橡胶垫,形成隔震层。当地震来临时,可以有效避免震动能量向上部储罐结构的传输。

  近靠储罐群的海岸,一艘超大型液化天然气运输船正在接卸作业。据介绍,这是中国海油系列液化天然气运输船首制船“绿能瀛”号,满载近6万吨进口液化天然气,正在向盐城“绿能港”22万立方米液化天然气储罐首次卸液。中国海油于2022年签订12艘“绿能”系列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建造合同,2024年至2027年逐年交付,今年5月,该系列首制船“绿能瀛”号在上海交付。

  近年来,我国液化天然气产业发展迅速,形成了生产、储运、综合利用等完整的产业链条。液化天然气接收站是液化天然气产业链中的重要环节。截至2023年底,国内已建成液化天然气接收站28座,年接收能力超过1.16亿吨,规模位居国际前列。 (完)

  例如,据云南网报道,在张水长的带领下,云南中烟先后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1项;相继实施了“云南卷烟企业战略重组”“卷烟品牌发展战略”“原料差异化战略”等工作,使云南卷烟工业从2003年实现税利330亿元开始,到2008年连续5年实现了利税每年增长50亿元的巨大跨越。

  孝感市2023年体育中考总分为50分。<strong>取消长跑测试,该项以满分15分计入体育中考总分</strong>。长跑测试取消后,现场测试2项,分别为一分钟跳绳(10分,测试半分钟)和学生选考项目(10分,足球运球、篮球运球、排球垫球自主选1项),评分标准不变。另外,含学校平时成绩(15分)。

  详戳→<a href="https://weibo.cn/sinaurl?u=https%3A%2F%2Ftyj.fujian.gov.cn%2Fzwgk%2Fxwzx%2Fsxdt%2F202303%2Ft20230306_6126677.htm" target="_blank">https://tyj.fujian.gov.cn/zwgk/xwzx/sxdt/202303/t20230306_6126677.htm</a>

  另外,全球变暖可能会使得东亚雨带北移,从而使得我国北方变湿。因此,全球变暖可能是造成近二十年来东亚沙尘活动减弱的主要“幕后推手”。

  详戳→<a href="https://weibo.cn/sinaurl?u=https%3A%2F%2Fwww.guiyang.gov.cn%2Fzwgk%2Fzwgkxwdt%2Fzwgkxwdtjrgy%2F202302%2Ft20230203_78085372.html" target="_blank">https://www.guiyang.gov.cn/zwgk/zwgkxwdt/zwgkxwdtjrgy/202302/t20230203_78085372.html</a>

  教育部征求了地理、地球科学等领域专家,但各方分歧较大。多数专家认为,中学地理课程具有一定综合性,改为“地球科学”,会把人文地理排除在外,而且“地理”课程名称有普遍国际认可度和社会接受度,尚不存在更名“地球科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也有专家赞同提案,认为中学地理课程内容应更为宽泛些,改为“地球科学”更加贴切。

赵雅君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