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科技成果向新质生产力转化“最后一公里”

来源: 金台资讯
2024-06-13 09:42:03

河北11月15日新增本土确诊1例、无症状408例武侠古典都市激情,

  【光明论坛】

  作者:李宪振 杨洋(分别系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创新发展战略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日前,财政部有关负责人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24年,财政部门将采取更加有力有效的举措推动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在经费使用上,将加大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研究的投入力度,支持提升原始创新能力。近期北京、广东等多地也在开年就加强基础研究作出重点部署。

  加强基础研究源头供给,促进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打牢基础研究地基,需要持续提升基础研究体系化建设水平,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着力推动国家实验室、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等战略科技力量形成上下衔接、差异布局、协同联动的基础研究创新格局。有组织推进战略导向的体系化基础研究、前沿导向的探索性基础研究、市场导向的应用性基础研究,通过创新组织模式和管理机制,多路径促进基础研究的交叉融合,打造未来产业创新策源地。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聚焦新兴产业培育和未来产业布局,建立长期、动态的基础科学问题凝练机制和原创性、颠覆性技术甄别机制。

  激活应用转化动力,打通科技成果向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对接的“最后一公里”。目前,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加速渗透融合,基础研究转化周期明显缩短,构建多元协同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需要从供给侧和需求侧同步发力。激发优质科技成果转化动力,加快落实科技成果赋权、薪酬制度、考核评价、勤勉尽责机制等方面的改革举措,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和主动性。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建立企业深度参与、产学研高效协同的基础研究创新联合体,注重发挥科技领军企业“出题人”“答题人”“阅卷人”作用,以企业为支点打通产学研、上下游,打造关键技术自主创新核心圈。通过税收优惠等多种方式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鼓励社会力量设立科学基金、科学捐赠等,进一步优化多元投入机制,增强对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

  完善成果转化配套服务,打造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创新生态和服务体系。前瞻布局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空间载体,利用好市场力量,提升中试研发等成果产业化配套设施服务效能,加快概念验证平台建设,协助早期科技成果配置资金、开展技术与商业化验证,有效分散科技成果转化的技术与市场风险。在人才服务方面,坚持分类施策、精准服务,为各类科技人才提供稳定的发展环境和舒适的生活环境。技术经理人等技术转移专业人才在科技成果转化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加强培养和建设高水平的技术经理人队伍,充分发挥技术经理人的转化加速器作用,让前沿科技成果及早由市场发现、市场认可、市场检 验。优化科技与产业、中央与地方的政策衔接,完善产学研协同创新的配套政策和实施细则。加快科研成果从样品到产品再到商品的转化,把科技成果充分应用到现代化事业中去,实现各类优质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加快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我们一定能够不断汇聚高质量发展

发布于: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