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会热议网红城市“流量”变“留量”

来源: 央广网
2024-06-27 12:52:03

  中新社深圳5月28日电(记者 高红超) “如果网红城市不能借助流量把核心资源转化为核心吸引力,就无法实现‘长红’。”中国未来研究会旅游分会副会长刘思敏近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

  为期5天的第二十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简称“文博会”)于5月27日落下帷幕,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港澳台地区全部参展。走进展览现场,如同在浓缩的地域文化景观中穿行,短时间内便可领略中国各地人文历史风情。

  得益于社交媒体,中国各地近年频现“文旅热”现象,曾经历或正在经历“顶流”时刻的网红城市汇聚到这一“顶流”文化展会上。

  王家卫导演的电视剧《繁花》的热播曾引发一波打卡“老上海”的热潮。杏花楼、新雅粤菜馆、金八仙大酒店、梅龙镇酒家、绿波廊、功德林,这些经典老字号招牌出现在文博会上海展区,让人仿佛回到《繁花》中的黄河路,回到繁华的老上海,吸引人们频频拍照留念。

  “瞄准,把红壶推出去”……文博会现场,哈尔滨展馆中的陆地冰壶备受小朋友 们欢迎。哈尔滨爆火出圈后,冰雪经济从今年元旦一路旺到春节,成为文旅融合一大亮点。

  甘肃天水这座不少人曾感到陌生的城市也在今年成为“顶流”。在文博会非遗·老字号·工艺美术展馆,甘肃天水麻辣烫的摊位前,等待品尝的游客人手一个盆,大排长龙。

  天水麻辣烫之后,随着电视剧《我的阿勒泰》热播,新疆阿勒泰地区又一跃成为新的旅游目的地“顶流”。新疆展区展陈着《我的阿勒泰》等图书的展台吸引不少参观者关注。展台工作人员马美娜说,“阿勒泰最近超级火,还有人专门过来问文博会有没有阿勒泰展馆。”

  然而,网红城市不断上新,如何让当地“文旅热”热得更久,将“流量”变“留量”,成为舆论场的热门话题。

  “为什么有些网红城市或景区昙花一现,本质上是没有‘长红’的本钱。”在刘思敏看来,像成都、重庆、杭州等城市能够“长红”,恰恰在于其体量、名气足够大,底蕴足够深,并且能够与时俱进,带着不同诉求的游客到了这些城市总能有新的发现。

  今年“五一”假期,正定小商品夜市持续火爆全网。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副县长王素刚对此有着清醒的认知。“爆火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王素刚看来,正定的繁荣,离不开其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这些年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

  “吾乃常山赵子龙!”身着“大靠”,头戴“帅盔”,第31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郝士超化身三国时期的名将赵云出现在文博会现场举办的文化产业招商会上,“耍枪花”干净利索,河北梆子唱腔高亢激昂,短短2分钟的表演,吸引了与会者的目光。

  作为正定人,郝士超对家乡的文化底蕴深感自豪,“我的家乡不只有夜市,还有赵云庙、千年古刹隆兴寺、1987版电视剧《红楼梦》的拍摄地——正定荣国府景区,来过的人不会后悔”。

  文博会文化产业招商会上,河北展团重点推介了正定县文化产业项目,“我们真心期待有众多的能人志士来到正定,和我们一道共谋发展、合作共赢。”王素刚用诚挚的口吻向海内外来宾发出邀约。他表示,“如何将热度延续下去,并在这个基础上更上一个台阶,是我们现在要做的事。”(完)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96朵小雪花凝结成一朵大雪花,传递出“更团结”的宏大心愿;来自各地的建设者们齐心协力、接力奋斗,让白鹤滩水电站全部机组投产发电,我国在长江上建成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寒冬凛冽,面对疫情的冲击,一个个守望相助、共渡难关的故事涌动着大爱暖流……困难面前,我们从来不是一个人在苦撑;奇迹背后,凝结着无数人的付出和努力。新征程上,只要我们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就一定能依靠顽强奋斗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创造令人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

  值得一提的是,在满足了百姓生活需求的同时,“新地佰”也为北京中轴线申遗助力。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该商场位于古都皇城核心区什刹海历史文化保护区内,是传统中轴线与京杭大运河申遗的交汇点,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成为申遗的重要支点。

  自山西省开展省校合作以来,太原市大力度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共建大学生就业创业等“12大基地”建设,聚焦产教融合,搭建合作平台,进一步高效推动科研成果转化运用、产业升级技术攻关和技能型人才培训输送。

  近期,中国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随着疫情防控政策调整转段,多家境外媒体关注到,以北京为代表的中国城市,生产生活逐渐有序回归正常,“正在恢复生机”。

  2022年,A股新增上市公司428家,新增上市数量略低于2021年,但融资额却创历史新高,合集募集资金5869.93亿元。2022年,A股IPO不论数量还是融资额均超过全球其他各大资本市场。

  <strong>第六,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着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取得新成效。</strong>我们党是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大就要有大的样子,大也有大的难处。只有严管严治,才能保持大党应有的风范,解决大党独有的难题。经过10年顽强努力,全面从严治党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得到人民群众充分肯定。同时,要清醒看到,党内一些深层次问题尚未根本解决,一些老问题反弹回潮的可能始终存在,稍有松懈就会死灰复燃,新的问题还在不断出现,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将长期存在,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将长期存在,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管党治党一刻也不能放松。必须坚持严的基调,长抓不懈、紧抓不放,决不能有松劲歇脚、疲劳厌战的情绪,更不能有降调变调的错误期待。全面从严治党和鼓励担当作为是内在统一的,不是彼此对立的。严并不是要把大家管死,使人瞻前顾后、畏首畏尾,搞成暮气沉沉、无所作为的一潭死水,而是要通过明方向、立规矩、正风气、强免疫,形成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营造有利于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进一步调动全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全党要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部署,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全面推进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使我们党坚守初心使命,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绍祖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