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撤回!中顺新科的IPO问题有多少?

来源: 香港文汇网
2024-06-26 15:53:59

  来源:翠鸟资本

  文|翠鸟资本

  又有拟冲刺沪主板IPO的公司主动撤回上市申请。

  中顺新科于2023年6月29日申请主板IPO,一轮问询都未挂网便撤回了IPO申请。中顺新科这是闹哪样?此外,前段时间公司IPO就因财务数据更新中止了上市进程,并暴露出多个令人担忧的上市问题。

  实控人持股近9成

  公开资料显示,中顺新科于2014年11月4日由陈振兴和陈攀父子共同出资设立,是一家综合型化工产品生产供应商和配套服务商,主营业务为双氧水工作液组分和各种规格双氧水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中顺新科的股东结构比较复杂,陈兴和陈攀父子合计持有公司近九成股份,此外,父子俩通过中顺咨询和其他关联公司间接持股,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事实上,拟上市公司实控人持股比例较高在过往并非罕见事件。而现如今,随着IPO持续收紧,强监管信号越加明确,这是不是导致的中顺新科突然撤回IPO申请的“一道槛”?

  上市前突击分红

  根据招股书显示,中顺新科计划募集资金8.78亿元,其中1.4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然而,在此次IPO前夕,公司在2022年进行了多次现金分红,其中九成以上落入实控人父子的口袋。

  随着IPO上报临近,与不少IPO企业一样,中顺新科加快了套现步伐,多次召开股东大会并决议进行分红,控股股东从企业拿走了大部分现金利润。

  招股书显示,2022年6月,中顺新科召开2021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关于2021年度利润分配预案的议案》,以企业2021年全年总股本1.2亿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 派发现金股利人民币1.10元(含税),总计分配1320万元。

  紧接着不到半年,2022年11月10日,中顺新科又举行2022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关于实施2022年1月—8月利润分配预案的议案》,以截至2022年8月31日公司总股本1.2亿股为基数,向全部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人民币2.50元(含税),总计分红3000万元。

  以当年1—8月为分红期限,在财务操作上很罕见,如此急迫目的是什么当然不言而喻。经过这两次实施完毕的股利派送方案,中顺新科一共分红4320万元。

  中顺新科2020-2022年营业收入2.568亿元、4.08亿元、6.19亿元,2020-2022年各年末资产总额分别为2.4亿元、4.79亿元、5.97亿元。从营收额来看,中顺新科是一家体量较小的中小企业,而募资总额达到8.78亿元,远超营业收入及资产规模,明显是超标、高溢价。

  整体看,这一系列数据引发市场对公司治理和财务透明度的质疑。实控人父子在IPO前夕的高额现金分红,与公司现阶段需募资补充流动资金的行为,形成了明显的反差。

  2024年3月15日,证监会发布《关于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从源头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试行)》,明确提出“要严密关注拟上市企业是否存在上市前突击‘清仓式’分红等情形,严防严查,并实行负面清单式管理”。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6月6日,今年以来已有190家IPO企业终止上市进程,其中超过20家企业的分红行为成为监管问询的重点,而存在突击“清仓式”分红行为的企业更是达到了8家,占终止上市总家数的4%。

  新“国九条”明确将上市前突击“清仓式”分红等情形纳入发行上市负面清单,对此类行为进行了严格规范。因此,此次中顺新科主动撤回IPO申请是否也是与此相关?

  毛利率波动较大

  研发投入不足

  尽管中顺新科及其保荐人成功向上交所撤回IPO申请,但多项财务指标暴露出令人担忧的上市问题。

  首先,中顺新科的毛利率在过去几年中表现出增幅较大,尤其是同比均值波动10个百分点以上。而且公司在应对下游市场需求、原材料价格波动等方面存在较大的挑战,导致在市场竞争中面临一定的不确定性。

  其次,作为一家化工企业,科技创新对公司的长期发展至关重要。然而,中顺新科的研发投入相对较低,缺乏明显的技术依赖。

  2020-2022年中顺新科的研发费用分别为1129万元、1595万元和2264万元,虽然公司投入金额逐年增加,但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仅为4.4%、3.9%和3.66%。对比同期同行可比公司的研发费用率,其分别为3.64%、3.59%和4.02%,其中,在2022年公司研发投入开始跑输同行业平均水平。此外,公司研发人员的薪酬水平也较低,2022年研发人员的年薪仅为7.2万元,每月不足6000元。

  同样,公司的研发能力也受到质疑。截止2022年,公司拥有各项专利49项,其中发明专利仅6项,并且在过去10年间仅有两项新发明专利。

  产能过剩

  据了解,中顺新科此次IPO计划募集的8.8亿元中,除了1.4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外,其余资金均用于扩大产能。

  但公司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应对接下来行业整体产能过剩的风险?

  截止2022年,中顺新科的2-乙基蒽醌和磷酸三辛酯的产能利用率均已接近或超过100%,公司计划再新增3000吨/年的2-乙基蒽醌产能,使总产能达到5000吨,位居行业前三。

  当前国内2-乙基蒽醌价格已攀升至历史新高点,难以再上行,作为上游供应商的中顺新科业绩增速或因此放慢。

  显然,未来市场将面临产能过剩和价格战的风险。届时,中顺新科将如何应对?

责任编辑:何俊熹

  “制定市场退出机制非常有必要。”刘晓春说,经过多年实践,业内已形成银行业金融机构也会破产的共识。但在法律层面并不是很清晰。商业银行法中有关规定又过于原则,现在《征求意见稿》作出非常具体的规定,以后再有机构出险,就可以按照要求处置,做到有法可依。

  截至目前,新冠病毒已从最初的原始毒株,平行进化出了阿尔法、贝塔、伽马、德尔塔,以及奥密克戎等变异株,眼下奥密克戎变异株及其进化分支成为优势流行株。国内外的大量研究显示,整体而言,奥密克戎变异株呈现出传播力强、传播范围广,但致病力显著减弱的特点。

  《告诫书》明确,根据《价格法》和《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等法律法规规定,经营者违反明码标价规定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5000元以下的罚款;有价格欺诈行为的,最高可处50万元罚款;对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哄抬价格,囤积居奇,推动商品价格过快、过高上涨行为的,最高可处300万元的罚款;对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造成商品价格较大幅度上涨的,最高可处500万元的罚款。

  12月9日上午,中国东方航空作为C919的全球首发用户,正式接收编号为B-919A的全球首架飞机。调机航班号为MU919的上海浦东——虹桥两场间“首秀”飞行,标志着大飞机事业发展迎来一个新的里程碑,正式迈出民航商业运营的关键“第一步”。

  前述某市财政局人士解释,预算稳定调节基金也称为“赤字基金”,是指各级财政通过超收安排的具有储备性质的基金,用于弥补短收年份预算执行的收支缺口。一般公共预算和政府性基金是两本账本,但必要时可以调用。今年深圳需要同时调用逾254亿元资金,可能是一般公共预算执行中因短收、增支等导致出现收支缺口。

  九安医疗自2021年年末开始承接美国政府订单。<strong>该公司财报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为160.50亿元,同比增长31918.64%。2021年,九安医疗归母净利润仅为9.09亿元。</strong>九安医疗坦言,业绩增长主要是受新冠抗原检测试剂盒产品iHealth试剂盒产品销售大幅增长带动。

周钧平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