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特稿)浙江湖州:听,绿水青山的回响

来源: 红网
2024-06-07 21:39:39

  中新网湖州12月27日电(胡丰盛)从局部美到全域美、从生态美到生活美、从形态美到气质美.....进入21世纪,浙江湖州在发展中迎来一系列历史性跃升,实现了系统性、整体性的精彩蝶变。

  20年来,在“八八战略”指引下,湖州生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走出了一条逐绿前行、因绿而兴、绿满金生、以绿惠民的特色发展之路。

  重构乡村 夯实基础才会稳

  群山满目叠翠,竹海连绵不绝。

  走进湖州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沁人绿意直抵心间。村口刻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石碑是指引一代代人“沿着这条道路一直走下去”的明灯。

  湖州是典型的江南水乡 。不过,曾经一度,水带给人们的不是“水晶晶的池塘,水晶晶的春草,水晶晶的荷叶珠子,水晶晶的雨巷……”的意境,而是“到河里洗拖把都嫌脏”的尴尬。

  长兴,河道呈酱油色。有人将烟蒂朝河里一扔,燃起了火。

  安吉,鲁家村流传的一首顺口溜,说得很形象:“垃圾堆成山,污水遍地流,蚊蝇满天飞,臭气四季吹。”

  不改变脏乱差的现状,“诗画江南”“乡村振兴”就是一句空话。

  2003年,浙江省委做出重大决策,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2003年至2007年,建成“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1000个以上、完成村庄整治10000个左右;2013年到2015年,70%的县达到“美丽乡村”目标。

  彼时,浙江首次“千万工程”现场会就是在湖州市吴兴区召开。当时的湖州通过开展改水、改厕、改路的“三改”以及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河道净化、环境美化的“六化”行动,建成了一批全面小康示范村和环境整治村,跑在了浙江省前列。这些村子中,就包括安吉余村。

  借着东风,余村关停矿山和水泥厂,开始“摸着石头过河”探索如何平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

  2005年8月15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余村诞生,2008年,湖州顺势率先提出美丽乡村建设。

  在湖州,乡土空间开始重构,作为农业生产、休闲旅游的主要场所,乡村被放在了更为重要的位置,与城镇互促互进、共生共存,共同构成人类活动的主要空间。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同年中央发布《美丽乡村建设指南》,第一起草制定单位就是湖州安吉;2022年,湖州先后在浙江省率先实现省级美丽乡村示范县全覆盖、省级新时代美丽乡村全覆盖;2023年8月15日,首个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在湖州举行。“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从梦境照进了现实。

  活力乡村 村民受益才能久

  短短20年,“美丽乡村”竟收如此成效,人们惊叹于浙江乡村变化的“快”。

  安吉县鲁家村的“逆袭”充分印证了这一点。过去的鲁家村,是一个典型的贫困村,村委会主任裘丽琴记得很清楚,新班子上任的第一天,就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在安吉187个村的卫生考核中倒数第一,这犹如“当头一棒”。“美丽乡村”开始后,村委会面临第一个难题:“村庄如何复绿?”

  “清理垃圾。”裘丽琴说,垃圾入桶,看似小事,却是实实在在的生活方式变革和可持续发展的大事。垃圾清除后,鲁家村修建了一条长达9华里的小火车,引进18个布局错落的家庭农场,为村里带来10多亿元工商资本,被誉为“诗和远方的田野”。

  “美丽乡村,实质上就是民心工程。15年来,我们的每个项目、每项规划都听取农民建议,尊重农民选择,让农民受益。所以,乡村才有活力。”湖州相关方负责人的话印证了这一观点。

  记者在湖州采访中,也感受到了这种蓬勃的乡村活力。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是唐代诗人张志和的诗句,勾勒出一幅江南风景长卷,让人向往。山脚下的妙山村,原来是个矿山村,如今,从卖石头到卖风景,山村已经吸引了200多位年轻人返乡创业。2013年,汪士良返乡种植黄桃,成为当地从事新型农业的第一人。从5亩地到50亩地,汪士良探索汪士良探索“农旅”跨界,办起了农家乐,游客络绎不绝,黄桃也供不应求。“现在村里有20多户(跟着我)种植黄桃,每亩能有1万元的收入,腰包越来越鼓!”他说。

  和汪士良不同,民宿主赵丽敏是在2021年与妙山村结缘的。

  “对房间的改造并不需要过多修饰,通透的落地窗,就能让游客开门见山,满眼皆景。”闲庭、猫狗、诗书,赵丽敏过上了理想生活。2022年,妙山村新增30余家本地民宿及农家乐,实现接待游客36.5万人次、旅游业收入超1亿元。

  “把重中之重的三农问题与难中之难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整合一起,既是一个强农美村富民的惠民工程,又是一个生态环保工程。”浙江省乡村振兴研究院首席专家、浙江省委农办原副主任顾益康认为,湖州的成功之处就在此。

  20年间,湖州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了8倍,从5052元增加到44112元,收入倍差从2.25:1缩小到1.52:1。

  希望乡村 吸引青年才能活

  “如果中国社会乡土性的基层发生了变化,也只有发生了变化,文字才能下乡。”中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在《乡土中国》里如是说。

  文字下乡,也意味着青年人才的返乡。在湖州,“各美其美”的乡村,因为新乡人、归乡人、旅乡人、原乡人的纷至沓来,“高颜值”向“高市值”转型。它的活力,离不开软件支撑——湖州把“加强公共服务”和“吸引青年下乡”当做“两翼”。

  走进德清县五四村的办事大厅,前来办事的村民感慨现在办事的方便之处:建房手续、临时身份证、房产证明盖章……这些以前必须到德清县城去受理的繁琐业务,如今在家门口就能办妥。

  运用数字化技术和思维,湖州将公共服务延伸向农村,加快推动教育培训、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服务优质共享,累计服务人群超2000万人次。“人不舒服了不用去城里,村里的卫生服务站就能量血压、做B超、验血,服务没得说。”提起家门口的卫生服务站,南浔区旧馆街道港胡村村民李金珍就竖起大拇指。

  未来,湖州的乡村未来走向何处?湖州市委书记陈浩说,以开展“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实干争先主题实践为总抓手,湖州以“千万工程”造福“千万百姓”,不仅绘就“一户一处景、一村一幅画、一镇一天地、一域一风光”的美丽画卷,更推动乡村从“高颜值”向“高市值”华丽转身,于是,乡村民宿、观光农业、网红文创等新业态,让农村人在家门口就能赚到钱、鼓起腰包。

  在余村“数字游民公社”和“青来集”青年社区,一千多名年轻人集聚这里,山水田园间实现“诗与远方”的理想。

  在安吉县红庙村,深蓝计划X名声大噪之后,曾经的乡镇小学老师程铄钦,正忙着去北京、上海等地分享“致富经”,他从未预料到,因为一家咖啡馆,自己走上了“大讲台”。

  在南浔区窑里村,北大研究生黄彬彬带领一支90后的乡创团队扎根于此,让千年古村焕发新生……

  20年来,湖州乡村不仅富了“口袋”还富了“脑袋”,600多个乡创团队在这片热土上产生新反应、重塑新业态、催生新经济。

  20年耕耘,还带来了什么?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远远低于全国平均值。由于湖州在公共服务、人的素质、产业政策方面实现了城乡的“无缝对接”,乡村不仅成为城市的后花园,也成为年轻人创业的“希望田野”,城市、乡村越来越趋于一体。(完)

  《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规定,由生态环境部制定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及相关活动的管理规则,加强对地方碳排放配额分配、温室气体排放报告与核查的监督管理,并会同有关部门对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及相关活动进行监督管理和指导。

  宋广平当天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为遏制跨境违法犯罪多发的势头,去年,广西调拨3100名警力,优化156个要道执勤点位布局,部署开展线索搜集起底战、边境偷渡清剿战,推进夏季治安打击整治“百日行动”、“獴猎—2022”等专项行动,深挖彻查案件幕后策划、组织运送骨干,实施全链条、全网络打击。

  “随着防控政策的调整优化,再加上老龄化和三孩政策等因素叠加,家政服务需求规模不断走高,家政服务或将加快复苏。这给务工群体提供了就业机会。”暨南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研究员、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系主任王子成向记者表示,更多元化和精细化的服务需求要求更职业化、专业化的家政服务,从事家政服务行业的技能门槛和职业化程度也在相应提高,“对于从事家政工作的务工群体来说,应该要克服经验依赖,多渠道常态化参加技能培训,全方位提升技能水平,把成为高端家政人才实现稳定收入作为目标,努力做好做精。”

  林世雄表示,多部门已经协调公共交通营办商确保逐步、有序、全面通关的过程中有足够的公共交通服务接载市民往来口岸。

  他还说,近期一二手楼市交投增加、楼价跌势喘定,估计今年首季交投量和楼价都会有所反弹,全年楼价预计升5%至8%。至于环球经济衰退等因素影响,则有待观察。(完)

  2022年4月11日,沿着蜿蜒的山路深入热带雨林,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海南省五指山市水满乡毛纳村调研。

文真玫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