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铜器之乡修文物:巧手匠心 守护青铜瑰宝

来源: 气象小秘书
2024-06-24 22:20:32

  中新社宝鸡6月23日电 题:在青铜器之乡修文物:巧手匠心 守护青铜瑰宝

  中新社记者 阿琳娜

  “宝鸡被誉为青铜器之乡,这里出土的青铜器以数量多、历史久、铭文长、铸造精而著称。”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副研究馆员杨 倩表示,从事文物保护修复工作二十余年,她和同事们修复了300余件青铜器,帮助它们“焕发新生”、守住背后的历史。

  位于陕西关中西部的宝鸡是周秦王朝的发祥地,自汉代以来,就不断有青铜器出土,包括大盂鼎、毛公鼎、何尊等诸多重要青铜器都出土于此。

  “宝鸡出土的青铜器大部分来源于墓葬和窖藏,且很多都带有长篇铭文。修复过程中,像是在一点点揭开历史的‘神秘面纱’。”杨倩说,自己曾和同事们修复石鼓山商周贵族墓出土的青铜器文物,有好几件青铜器都铸有“户”字铭文。后经考古专家研究,这几件青铜器均为“户”氏家族的礼器。

  当青铜器上的铭文慢慢呈现在眼前时,透过文物,杨倩坦言,自己也仿佛在与那段历史“对话”。

  一件件经杨倩和同事之手修复的文物被放入展台,与公众见面时,也在向更多人讲述着中华民族古老而悠久的历史文化。

  “每一件文物都是独一无二、不可再生的,因此从事文物修复工作需要对文物有敬畏之心。”杨倩告诉记者,每次与文物接触时,她都会反复告诉自己要小心谨慎,因为一个小的疏忽有可能就会造成无可挽回的后果。

  这份谨慎是身为医生的责任心使然。“在进入文物系统之前,我是一名医生,如今我还是一名医生,不过看病的对象变了。”杨倩笑言,出于对历史的热爱和对文物工作的兴趣,当初她选择转行,从事文物保护修复工作。

  需要修复的文物就如同“病人”,它们会出现不同的病症,也需要“对症下药”,量身定制修复方案。杨倩举例道,比如同样是除锈,根据铜锈类型的不同、侵入程度、文物本体的健康状况等,也会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

  “青铜器保护修复的目的是在最小干预的原则下,最大程度地消除青铜器的病害,延长文物寿命,尽可能恢复其历史原貌。”杨倩说,青铜器修复涉及清洗、去锈、制模、拼接等多个步骤与工序,这不仅是一门复杂的技艺,更融合了历史、艺术、美术、材料等多种学科知识与技术。因此修复时不仅需要修复师心细、手巧,同时还要有扎实的美工功底等。

  “技术的‘修炼’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耐得住寂寞。”杨倩说,她和同事曾用一年多的时间修复了一件“重病缠身”的青铜器,光是除锈就用了两三个月,连续重复着同样的动作,需要修复师有十足的耐心。

  除文物修复工作外,杨倩也一直致力于文物的预防性保护。她主持完成了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可移动珍贵文物防震预防性保护等项目。

  “从事文物修复工作要耐得住寂寞,因为它很枯燥。但真正沉下去,又会觉得很有趣。”杨倩表示,从事这行时间越长,越难以割舍,“结缘”二十余载,仍觉“新鲜感”十足,能让文物蕴含的历史文化传承下去,让她很有成就感。(完)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钦州2月7日电(王士杰 唐子龙)随着春节假期的结束,广西多地中小学开启了新学期。“我会,我参加穿戴救生衣小竞赛”……6日,在广西钦州市中小学学生开学首日,海事部门为学生送上“开学安全第一课”,小学生们踊跃参加水上交通安全知识进校园活动。

  “无论是从文旅供给还是从市场需求来看,新发展阶段下的营销模式发挥着重要作用,数字传播技术助力下的营销渠道得到延长拓展,虚拟交互技术加持下的营销体验日趋丰富多元,大数据技术赋能下的营销反馈更加精准高效,区块链技术应用下的营销产品走向全民共创。”沈涵说,“未来,文旅产业需要朝智能化、体验化和内容多元化方向持续发力,通过积极拥抱前沿科技实现降本增效、渠道创新、提档升级。”

  2月6日(农历正月十六日)是广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一年一度的香粉古龙坡会,上万名苗、侗、壮、瑶等少数民族群众欢聚一堂,进行吹笙踩堂、赛芦笙、斗马、舞狮、对歌等特色民俗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看、打卡、游玩。

  国网唐山供电公司与东方白鹳的邂逅并不是个例。21世纪以来,陆续有研究者发现东方白鹳在高压线塔上筑巢。

  “逃了33年,我早就追悔莫及,现在终于不用再东躲西藏了。”日前,面对前来讯问的纪委监委工作人员,中国农业银行光泽县支行原会计刘龙辉如释重负。

  “团聚和亲情让人倍感温暖”

郑惠颖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