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健康丨专家:器官移植患者定期随访面临现实困境

来源: 秀目传媒
2024-06-12 22:48:30

  中新网6月12日电(记者 张尼)国家卫健委的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完成器官移植手术2万余例,数量位居全球第二、亚洲第一。不过如今在我国,移植后不依从性一直是一个持续存在的挑战。

  6月11日是第八个中国器官捐献日。当天,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新生会“携手十年,再谱新篇”10周年庆典在北京举办。

  记者从会上了解到,随着我国移植技术不断进步,手术成功率和短期生存率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然而,成功的移植手术并不意味着一劳永逸,移植患者长期生存仍面临诸多挑战,包括排斥反应、感染、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等,需要患者长期、定期随访。

  “曾经就有一位肝移植患者在手术后因为没有坚持规律服用抗排异药物以及定期随访,在手术后又出现了肝功能异常。”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肝移植中心教授陈虹在活动上分享了一则案例。

  陈虹表示,术后随访是监测患者长期健康的关键环节,有助于早期发现并处理移植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同时,随访也为医生提供了宝贵的临床数据,对于改进移植手术技术、优化患者护理方案以及推动移植医学的研究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泌尿外科教授王伟强调,患者自我管理是术后长期管理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医生在随访时除了给予患者医疗上的帮助,还会给予患者生活方式、用药等方面的指导,包括患者如何自我监测身体状况,识别问题征兆等。

  “目前国内的移植供体仍然非常稀缺,以2022年为例,肝移植的供需比大概是1:7,占比整体移植物需求量83%的肾移植供需比则达到了1:11,因此移植供体非常宝贵,且一场移植手术的费用动辄需要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因此,移植手术后的抗排异对于患者长期有质量的生活就显得特别关键,不仅 需要保证移植器官长期存活,还需要让患者保持免疫力,减少感染或肿瘤的风险。”安斯泰来中国区总裁赵萍接受中新健康采访时强调了移植供体的来之不易,她呼吁关注术后随访。

  <img src="//i2.chinanews.com/simg/hnhd/2023/01/13/15/16550619921504432959.jpg" alt="" />

  <strong>六、西部地区中强地震较为活跃,地震灾害损失偏重</strong>

  他说,“我的律师查验了我任副总统期间存放文件的其他地方。他们在我家和私人书库的存储区和文件柜里发现了少量机密文件。昨晚他们也完成了检查。在宾大拜登中心(智库)的案件中也是这么做的,检查完成后司法部立刻得到了通知,律师安排好让司法部接收了这些文件。”

  蒙特利尔银行美国利率策略主管林根(Ian Lyngen)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美联储已准备好在2月再度加息,虽然幅度可能受到12月通胀情况的影响,但政策制定者力争在较长时间保持高利率的决心不会因为这份报告而改变。”他称,尽管美联储警告降息的想法过于超前,投资者仍积极地为年内降息计价。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广州1月13日电 (程景伟 何毅毅)北国雪飘,南国梅开。目前,广州市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地内的十万余株梅花竞相绽放,吸引众多游客前去赏花“打卡”。

  五年来,湖南省人大常委会从制度建设入手,综合运用多种监督方式,依法履行职责,增强监督实效,守护好人民的共同财富。从开篇到有序推进,从探索到创新,以“综合报告+专项报告+调研报告”的方式全景式展现了湖南省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推动交上国有资产“满意账”“明白账”“放心账”。

李岳宁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