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文旅文创成支柱” 河南绘制旅游强省“路线图”

来源: 环京津网
2024-06-13 08:00:49

  中新网郑州6月12日电 (刘鹏 李海珠)中部河南省官方12日表示,该省将绘制未来一个时期建设旅游强省的“路线图”“任务书”,以加快推动“文旅文创成支柱”。

  文化大省河南,旅游资源丰富。近年来,该省持续推动文旅文创深度融合,并将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列为该省的“十大战略”之一。那么,当前河南的文旅文创产业发展如何?未来又将采取哪些新举措推动文化强省、旅游强省的建设?

  当日,在河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2024河南省旅游发展大会”新闻发布会上,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李延庆通报介绍,当前,河南省的文旅文创产业已进入供需两旺、繁荣可期的新阶段,对助力经济发展高质量、满足人民生活高质量的促进作用愈加明显。按照河南官方关于“推动文旅文创成为富民产业、幸福产业、战略性支柱产业”安排部署,全省文旅系统将坚持创意驱动、美学引领、艺术点亮、科技赋能,推动文旅文创产业新旧动能转换,加快建设中华文化传承创新中心、世界文化旅游胜地。

  李延庆表示,近年来,河南省推动甲骨文文创开发、数字应用、交流传播等,打造以殷墟甲骨文为代表的中华文化新地标;举办“中国功夫”品牌全球推广系列活动,叫响“天下功夫出少林”“共享太极·共享健康”文旅名片,把老家河南、天下黄河、华夏古都、中国功夫等打造成全球著名文化IP。

  为顺应旅游消费大众化、出游个性化、需求品质化,河南将建设一批文化创意城市、人文旅居乡村,布局一批文物考古研学、红色研学、戏剧研学项目和剧本娱乐项目,培育一批博物馆、主题公园类沉浸式智慧文旅体验新空间。

  同时,河南还将发展文创产业新链条,拓展产业空间,以打造郑汴洛(郑州、开封、洛阳)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为支撑,加快50个省级重点文旅文创项目建设,推进文创产业赋能城市更新、乡村振兴,推动工业遗址、历史街区等蝶变升级为文创园区街区,指导文产特派员开展乡创实践。

  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黄东升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文化和旅游当前正在成为扩内需的主力军、促消费的主阵地、拼经 济的主战场。就在今年的5月17日,全国旅游发展大会在北京召开。作为河南省首次以申办制举办的旅游发展大会——2024河南省旅游发展大会,将于6月17日在郑州召开,目的是在新的起点上对建设文化强省旅游强省进行再认识、再安排、再部署,绘制未来一个时期河南建设旅游强省的“路线图”“任务书”,进一步推动文旅文创融合战略走深走实。

  据通报,2024河南省旅游发展大会期间,将启动“行走河南·读懂中国”文化旅游季,以延续文旅经济热度;举办全球旅行商大会,成立郑汴洛文旅发展共同体,发布入境游首站城市旅游产品及配套政策;推出一系列“政策包”,为河南文旅文创“保驾护航”。(完)

  作为支持基础研究最主要渠道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2020年起开始设立“原创探索计划”项目,旨在资助“从0到1”的原创性研究工作。研究内容由申请人自行提出,不限领域或方向,只需要两名国内外有较高影响力的同行专家推荐即可,相关学部审查通过后,可获得1~3年的资助,每年资助强度不超过100万元。

  夜幕下,位于海甸岛的“天空之山”驿站和华彩·海口湾广场,灯火通明、人流如织,众多市民和游客在此消费休闲,体验滨海城市的独特魅力。冯飞在走访中了解驿站运营、商场招商及假日活动开展情况,他指出,“五一”假期旅游消费市场持续升温,是释放消费潜力的重要节点。要充分结合优质文化资源,举办更多契合潮流消费的时尚活动,丰富消费业态、提质消费供给、激发消费活力,更好满足群众消费需求。

  因此,在这样一个互相嵌套的科研管理体系中,作为科研管理机构的政府、负责组织研究的科研单位和一线科学家之间,权责是模糊和失焦的。“这也是为什么2019年全国多地实行科研经费‘包干制’改革后,项目经费实行定额包干,只定总量,对执行细节不做约束,本是为了放权给科研人员,但现实中却起到了反向刺激,让人们想申请更多项目的原因。”周忠和说。

  王贻芳建议,可以先选取几家中央直属基础研究科研单位进行试点,依照其过去获得的竞争经费,按大约10%比例增加额外的稳定支持经费,“既能维持现有体系大体不变,也可以部分克服过度竞争的弊端,这种差异化的支持方式将带来新的效益。”他解释。庄辞也认为,改革应从小切口开始,逐步推广。她认为,科技部正在部署的基础学科研究中心是一个很好的“切口”。

  网红营销那套,放在锦州烧烤上不行,原因很简单——得不到本地人认同。你问一个锦州人,“锦州烧烤哪家最好吃”,1000个人能给你2000种答案。唐鸡头、小国凤爪、晓波、老白、御烧烤……都知道“锦州烧烤烤一切”,每家的特色、口味各不相同,难分高下。

  记者调查发现,这种“一拿到项目就有钱、没有项目收入很低”的现象在大部分主要依靠国家财政支持的科研机构很普遍,因为财政每年一次性提供的基本事业运营经费“只能保底”。比如在高能所,这笔钱主要用于“给员工发基本工资、基础的基建和修缮、水电支付等”。王贻芳说,高能所基本是靠竞争性经费活下来的,从研究所(课题组)的科研经费来看,竞争性经费占比几乎是100%。

谢颖梅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