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兰溪:数字赋能助力传统杨梅产业转型

来源: 顶端新闻
2024-06-07 09:35:59

  中新网金华6月6日电 (钱晨菲)“五月杨梅已满林,初疑一颗值千金。”农历五月杨梅成熟,在位于浙江金华兰溪的杨梅种植大棚内,一颗颗杨梅已挂满枝头 ,果农穿梭其间忙着采摘。

  马涧镇地处浙江兰溪北部,是中国杨梅之乡、精品杨梅第一镇,杨梅栽种面积为4.3万余亩,占兰溪杨梅总栽种面积的70%以上,年产量3万余吨,全产业链产值超7亿元。其中,大棚杨梅约3000亩,占浙江省70%以上,是该省最大的设施杨梅栽培基地。

  据悉,马涧杨梅品种主要以东魁、黑炭、木叶为主,现有杨梅类专业合作社46家,家庭农场215家,加工企业3家。马涧曾获得“全国十大精品杨梅”“全国精品杨梅金奖”“浙江省优质农产品”等荣誉。

  马涧镇人大主席包俞良介绍,“今年的杨梅品质比往年明显提升,优质果率大幅度提升,价格也持续上扬,大棚杨梅每斤比去年提高10元以上,露天杨梅每斤比去年提高3元以上。”

  品质的提升,得益于当地持续贯彻科技富农、创新强农的理念。近年来,当地加快以数字赋能助力传统杨梅产业实现全链式转型,因地制宜发展马涧特色杨梅产业,聚焦“地标富农”,围绕产业链、贯通培训链、强化服务链,2023年实现杨梅产量达3万吨,产值达6.5亿元,快递单量达25万单,同比增长148%。

  兰溪市马涧镇党委书记王文新介绍,为了破局“靠天吃饭”,该镇在浙江率先采用大棚杨梅种植技术,扭转传统种植过度依赖自然条件的局面,极大降低天气因素影响;实施杨梅健康栽培生态指标研究项目,与浙江省农科院签订《杨梅综合指数研究合作协议》,建立微生物菌肥试验等示范点,为杨梅种植环节赋予科技初始“土壤”。

  不仅如此,当地还精准施力,实现“知天而作”。当地构建了“杨梅产业大脑+梅好农场”数字平台,推动杨梅产业智能化转型,实时监控大棚内温度、湿度、光照、土壤等自然要素,实现智能监控、自动管理;投入使用“水肥药一体化”控制系统、智能化监控系统等数字设备,动态监测和及时管理杨梅种植,实现一部手机“搞定”农业生产。

  “为了实现三产融合,我们一方面加快推进以农产品深加工、仓储保鲜、冷链运输为主的第二产业发展,另一方面深化农旅结合,2023年以来,创新推出‘认养一棵梅’云种植活动,村集体统一流转失管杨梅树近3000株,打开了三产融合新局面,激发乡村振兴活力。”王文新说。(完)

  2023年1月1日,RCEP正式生效满一年。据统计,2022年全年,上海市共有1900余家企业在RCEP项下享惠出口货物6.88万批次,享惠进出口489.63亿元(人民币,下同),享惠货物规模居中国首位。其中,有354家企业通过RCEP首次进入其他成员国市场、994家从未在双边贸易协定项下享惠出口的企业通过RCEP实现了享惠出口。

  羊城晚报记者 戚耀琪

  <strong>蔚来联合创始人 秦力洪:</strong>今天中国企业率先纷纷出海,并且进入的是欧洲最发达、最核心的市场。中国汽车工业开始崛起,我们真正地从一个汽车大国在迈向一个汽车强国,电动化、智能化、全球化给了我们机会。

  A股有史以来,融资规模在500亿元以上的IPO共计7家,分别是2010年上市的农业银行(601288.SH),融资额为685.29亿元;2007年上市的中国石油(601857.SH),融资额为668.00亿元;2007年上市的中国神华(601088.SH),融资额为665.82亿元,2017年上市的建设银行(601939.SH),融资额为580.50亿元;2020年上市的中芯国际(688981.SH),融资额为532.3亿元;2022年上市的中国移动的519.82亿元融资额,为第六大IPO企业。紧随其后的是2009年上市的中国建筑(601668.SH),融资额为501.60亿元。

  <strong>医生释因 对孩子听力视力都有影响</strong>

  浙江绍兴诸暨的这家刺绣机生产企业,最近正在加紧调试一款双四件套机头高速绣花机。这款绣花机配备了企业最新研发的悬浮框架,不但绣品更加精致,机器的使用寿命也大大提高。虽然还未正式推向市场,但样机已经被印度的一家客户预定。目前,企业的订单已经排到了今年3月份。

黄佩玲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