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大集逛出新时尚

来源: 发展网
2024-06-30 06:27:59

  村民们为何对芦台大集情有独钟?60岁老汉董振发告诉记者,“过年最重要的是热闹、喜庆、高兴,虽然子女能网购年货,但缺少过节的热闹感觉,所以逛大集不可少。”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乡村大集已不仅是易货交易的乡村市场,还承载着人们质朴、祥和的乡村情结,更多容纳了年俗节庆的乡土风情。红火的集市,也让村民们圆了创业梦。

  集市上,头戴红棉帽身穿红棉袄的张洪伟最喜庆。他在父母支持下成立了“小伟蔬菜摊”,如今销售的蔬菜已超过30种,还招聘了4名销售员,每天营业利润超千元。

  除夕的年夜饭,家家户户少不了新碗筷,寓意新一年人丁兴旺。看准这个市场,40岁的杜志刚拼起3个摊位专售碗筷,选购的人络绎不绝。“2023年我在宁河买了房,把家人都接来了,现在我是真正的宁河人。”

  头上有红才叫年。在天 津宁河区,老年人习惯头戴绒花过大年。随着国潮风兴起,戴头花也正成为年轻人的时尚。杨微在大集上开设了销售头花的摊位,每天销量上百套。“2023年我在吾悦广场创立了头花头饰品牌店,希望2024年生意越来越好,品牌越来越响,直播的销路越来

  一座百年大集承载着一个个创业梦想。1998年搬迁到宁河经济贸易区后,芦台大集摊位数量从200个增至900多个,营业面积从1万平方米增至2.1万平方米。从业人员数量增长了2倍,集市销售的货品从传统的米、面、油,拓展到小吃、零售、宠物、花卉。

  1月18日,宁河区开通了从天津中心城区至芦台大集的“赶集专线”。随着乡村振兴、文旅消费不断延伸,宁河区将芦台大集作为农旅融合的新市场。天津市宁河区兴宁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于克谦表示,芦台大集将融入非遗文化、乡村文化、宁河味道等内容,并以“游、购、娱”为重点,打造24小时“永不落幕”的夜间消费场景。

  本是一场出于正义感的志愿活动,带来的关注和赞誉,将她从原来消极、自我怀疑的状态中连根拔起,低谷期就那么过去了。

  朱军的导师、有着62年党龄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张钹见证了这个时刻。他在现场动情地说:“我一生中最满意的事就是培养了80多位优秀的博士生。你们现在是党员了,不仅要自己最优秀,还要带领团队走向最优秀。”

  “买了一张几百元的演出票,结果临时有事去不了,联系卖票公司但对方不给退款,演出快开始了也转卖不出去,最后就砸在手里了。”北京居民金女士不止一次遇到不能退票的情况,“感觉电影票、演出票不能退是默认的”。

  【要旨】

 <strong> 更多粮田变良田(经济新方位·大力提振市场信心)</strong>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编务会议成员姜文波介绍春晚科技创新应用情况,表示将充分展现总台构建“5G+4K/8K+AI”战略格局的累累硕果,大量运用4K/8K、AI、XR等新技术,持续推动“思想+艺术+技术”融合创新,为全球华人奉献一台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科技感十足的春晚“年夜饭”。

王欣怡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