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担心马克龙!法德十年期国债利差扩大至2017年后最大

来源: 封面新闻
2024-06-14 06:17:23

协和影院伦理片「いいよ」  北京特亿阳光新能源总裁祁海珅对《证券日报》记者介绍,作为“十四五”清洁能源发展的重中之重,包括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在内的多个大基地项目正在加快推进。随着政策推动对未利用地建设和海上光伏开发,将为光伏行业提供新的增量空间。1r35j-KBAESg3OCTSZi4EPK1BoW6-大家都在担心马克龙!法德十年期国债利差扩大至2017年后最大

  来源:财联社

  距离法国总统马克龙斗志昂扬地召开竞选发布会才过去不到一天,法国又因为国债市场的波动成为全球财经媒体的关注热点。

  截至发稿,由于法国国债市场仅仅“消停”了一天后又在周四下跌,伴随着德国国债继续上涨,所以法德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之间的利差一度达到70个基点,也是2017年后的极值。在欧元区债券市场,与作为基准的德国国债利差拉得越大,大致可以说明这个国家的经济不确定性越大。

  (法德十年期国债收益率日线图,来源:TradingView)

  大家都在担 心马克龙

  关心过去几天财经新闻的股民们应该大致知道,法国金融市场过去几天非常不太平。在上周的欧洲议会选举期间,法国总统马克龙领导的复兴党惨败给极右翼阵营“国民联盟”,所以马克龙选择解散国民议会(相当于议会下院),试图展现“依然能够控场”的雄风。

  但问题在于,不论是上周几乎差了一半的得票率,还是各种最新民调,都显示马克龙的劣势相当大。

  周四的市场动荡源自当地媒体《回声报》最新刊出的民意调查。数据显示,只有24%的受访者认为马克龙政府能够解决该国面临的问题,较5月下降了5个百分点,跌至近5年半的最低水平。

  这份调查也显示,勒庞领导的“国民联盟”有望在接下来的选举中拔得头筹,在组建新内阁的问题上获得更大话语权——这也意味着他们有更大概率能染指经济政策。

  同样受到这一消息影响,法国CAC40指数周四又收出了一根接近2%的大阴线,从K线图上也能清晰感受到“大事不妙”的状态。

  (法国CAC40指数日线图,来源:TradingView)

  在短短一周里,法德之间的利差扩大了足足20个基点,此情此景让不少投资者想起了2011年欧债危机时的状态。同时国债期货市场的数据也显示,不少投资者还在押注法国债券将进一步陷入动荡。

  汇丰欧洲利率策略师Chris Attfield表示,一旦勒庞的“国民联盟”取胜,市场将会担忧法国财政的纪律问题,以及潜在转向与欧盟对抗的立场。

  虽然目前“国民联盟”尚未公布政策大纲,但在2022年总统大选期间,亲马克龙的蒙田研究所曾预期,勒庞的政策每年将会需要1200亿欧元的支出,并给法国财政带来1000亿欧元的新增赤字。

  此前另一家民调机构Elabe预测,在577个席位中,“国民联盟”有望赢得270个席位,距离289席的多数党界限只有一步之遥。勒庞此前也表示,愿意与其他议员展开合作确保多数席位,然后将议程强加给马克龙。

  不断恶化的法国财政

  作为欧盟第二大经济体,法国的财政状况也在不断恶化。虽然市场不会将法国和希腊混为一谈,但正在越来越多地将这个国家与西班牙、葡萄牙相提并论。本周法国10年期债券的收益率已经超过葡萄牙,几乎快赶上西班牙。

  上个月,由于债务堆积和持续的政府赤字,法国被标普下调了主权评级。下周,欧委会很可能会对其债务问题提出正式警告。

  在这个节骨眼上,一旦极右翼上台,市场可能会快速失去信心。

  这里还有另一层问题,虽然外界一直在担心“国民联盟”的财政纪律,但马克龙本身也没有高度重视赤字问题——法国政府预期今年的财政赤字又将超过5%。在这种情况下,恐怕只有一次彻底的风险释放(类似于2022年的英国国债市场),才能让各方达成“必须做出改变”的合意。

责任编辑:欧阳名军

  许鞍华的真诚自我剖析,也引发了对一些行业内问题的探讨,比如一线演员是否需要表演指导在场、导演与演员较量的平衡、许鞍华这类导演是否只适合拍风格化作品、电影拍摄环境究竟有多复杂等。但在许鞍华的遗憾中,大家看到了无论怎样强大的创作者都有自身局限性,而这种局限性会让人遗憾、让人痛苦。许鞍华公开的自我反思甚至自我批评,在影视圈里真的十分珍贵。相较于好为人师,女性导演的自我反省、关注自我成长,更能吸引大众对于艺术创作的深入思考,这更具价值。

  有接近监管部门的人士对记者透露,这些账户之间表面往往难以看出任何关联,即便进行了同一只股票交易,表面关联度也不大。因此,监管部门通常会用技术手段,判断证券账户在交易涉案股票期间是否存在相关IP、MAC等关联。

  近年来,中国的崛起势头越发明显且不可阻挡。早在2007—2008年,当西方资本主义“心脏”爆发巨大的经济和金融危机时,中国经济依然表现出强大的韧性和蓬勃发展的活力,成为驱动全球经济复苏的重要力量。显然,欧美迟迟未能接受并适应中国国家实力的增长以及随之提升的国际地位。美国毫不遮掩地将崛起的中国视为战略对手,通过发起激烈的贸易战,笼络传统盟友,利用各种机会在政治博弈和舆论场中攻击中国,以达到遏制中国的目的。美国对欧盟主要国家施加压力,要求其与中国“脱钩”,并极力否认“一带一路”倡议蕴含的互利合作、共享繁荣的意义与价值。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