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杭“客家第一祠”启动修复,县文旅局:有价值老物件坍塌前已移至安全位置

来源: 红星新闻
2024-06-20 08:13:48

  澎湃新闻从福建上杭县文体旅游局获悉,针对近日暴雨造成部分坍塌的“客家第一祠”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稔田镇李氏大宗祠,当地政府已启动修复,有关人员于6月19日进场开始着手修复的前期工 作。

  6月18日,李氏大宗祠受特大暴雨袭击出现大面积坍塌。根据现场查看,该宗祠东西两侧两列横屋大部分坍塌,受损建筑面积约1000平方米,主座无重大损毁,无人员伤亡。

  当地有关单位及专家等及时赶赴现场指导灾后处理工作,初步判定坍塌的原因是夯土墙体被严重浸泡(浸泡水位高达1.5m,浸泡时间长达6h)后,土质软化失去支撑力从而造成部分坍塌。

  她介绍道,当地政府第一时间努力做好现场封控、临时防护和排除安全隐患,做好保险理赔准备工作,包括拨付相应的抢险启动经费,并及时进行现场清淤整理、编制抢险维修方案和积极筹措维修资金。现在已启动修复工作,有关人员19日进场正式开展修复工作。

  李氏大宗祠相关工作人员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因宗祠横屋坍塌造成有文物被掩埋的情况。

  针对此事,陈春连解释称,被掩埋的主要是东西两侧横屋的房屋构件,如横梁、瓦条。在主座建筑内有价值的部分老物件,他们已经抢在洪峰到来之前移到安全位置保护。

  由于李氏大宗祠所处的上杭县经常面临暴雨和洪灾,如何保护李宗祠这类传统结构建筑成为一道难题。

  加强中非友好,中国始终如一。上月,贝宁与中国庆祝复交50周年;本月,安哥拉与中国亦迎来建交40周年。在这些重要历史节点上,中国领导人与有关非洲国家领导人互致贺电,表达密切互利合作、建设共赢未来、造福中非人民的共同期待。今年是中国援非医疗60周年。一批批中国医疗队工作人员凭借精湛医术、辛勤工作以及救死扶伤的大爱精神不断拉近与非洲民众的距离,赢得了他们的好口碑与信任。

  春节临近,年味浓浓,岁添新彩。写春联、贴春联是春节的一大传统,人们喜欢用春联寄托对新年的希望与企盼。当日,罗城县举行慈善公益免费赠春联活动。

  新一代信息技术带来新材料研发变革

  <strong>——悟原理。</strong>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下,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的:“新时代以来,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是十分生动的,我们的学习也应该是生动的。”总书记强调,学习不能仅停留在记住一些概念和提法,要紧密联系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联系这些年来我们走过的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历程,联系我们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有效应对重大风险挑战的具体实践,联系国际环境深刻变化,深刻领悟党的二十大关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政方针和战略部署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

  魏本忠认为,一个国家和民族强大与否,关键在教育,唯有长久的教育才能有更高更远的未来。“2003年,我带着8000万元(人民币,下同)在宿州灵璧县创办了第一所民办学校,投资金额超过当时该县一年的财政收入。”

  如在税制方面,封关后增值税、消费税等五项税费将简并为销售税。今年海南推动制定销售税改革方案,启动销售税立法工作。记者了解到,海南省财政厅已完成岛内近万家企业的实证分析,成立销售税专家咨询委员会并召开技术性研讨会。

杨莉倩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