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甲流还会得乙流吗?

来源: 中青网
2024-06-30 08:13:08

  近日,“孩子甲流刚好又中招乙流”“为什么有人说乙流是‘王中王’”“乙流中招怎么办”等多个词条冲上热搜。继支原体肺炎、呼吸道合胞病毒、甲流之后,乙流再次受到关注。

  1月4日,国家流感中心发布最新一期《流感监测周报》(2023年12月25日-12月31日),数据显示,全国乙型流感占比连续6周上升。具体来看,北方已连续9周上升,从第44周的4.2%上升至第52周的47.3%;南方已连续6周上升,从第47周的11.6%上升至第52周的26.4%。

  如何分辨甲流和乙流?相较往年,本轮乙流病毒是否更“凶猛”?一旦感染了乙流病毒,应如何应对?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专访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王一民。

  但乙流很少出现大暴发

  记者:流感和普通感冒有何区别?王一民:普通感冒通常由病毒感染引起,包括鼻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还有少部分由细菌感染引起。普通感冒的临床症状通常较轻,主要表现为流涕、咳嗽、鼻塞、咽痛、发热等(通常表现为低热),一般1周内自愈,很少影响正常工作和学习,也很少出现肺炎、心肌炎等并发症。

  流感是一种急性呼吸道疾病,其中人类流感病毒主要分为甲型和乙型。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高热(一般会超过38.5摄氏度)、乏力、全身肌肉酸痛、头痛、关节痛等,可能伴有咽痛、咳嗽等呼吸道症状。流感病毒容易发生变异,发病率高,传染性强,易暴发,社会危害性较大,且容易引发肺炎、心肌炎、脑病等并发症。

  记者:如何分辨甲流和乙流?有哪些区别?

  王一民:甲型流感是由甲型(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 染病,乙型流感则是由乙型(B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从临床表现看,甲流和乙流的差异并不大,都主要表现为高热、全身肌肉酸痛、头痛、乏力、咽痛、咳嗽等。很难从症状上进行分辨,可通过抗原明确诊断。一般而言,乙流的症状相较于甲流更加温和,但也存在个体差异。

  此外,甲流病毒很容易发生变异,流感大流行就是甲流病毒出现新亚型或旧亚型重现引起的。它在人群中传播、暴发的风险比乙流更大,不仅人类能感染,禽类也能感染。我们此前经历过的流感大流行基本都是由甲流病毒引起的,比如H1N1、H3N2、H7N9等,乙流病毒则很少造成人群中的大暴发。

  不具有交叉免疫机制

  甲流乙流不会叠加感染

  记者:近期已感染过甲流的人群,是否可能继续感染乙流?两者是否可能叠加感染?

  王一民:甲流病毒和乙流病毒是流感的两种不同亚型,不具有交叉免疫机制,对免疫力低下的患者,仍有可能感染另一种病毒。但甲流病毒和乙流病毒对人体有很强的免疫原性,一般而言,一年内感染同种亚型流感病毒的概率较小。同时感染甲流和乙流病毒的情况也不太可能发生。

  此外,部分患者在社交平台上反映自己先在医院被诊断为甲流,症状消失几天后,再次出现流感症状,他就认为又感染了乙流。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患者又感染了乙流,也可能是在上一轮治疗中,患者体内的甲流病毒未被完全清除,出现了反复。

  西门子、大众、奔驰、宝马、舍弗勒、巴斯夫、科思创、瓦克化学、默克、思爱普、安联等一众德国大企业老板参加。根据中国总理的提议,他们围绕如何看待当前国际经济政治形势、如何看待中国经济走势、如何看待未来技术发展前景、如何看待一些国家提出的所谓“去风险”“降依赖”等,畅谈交流。

  50年前,美中两国就台湾地区地位的定义达成协议,只有这样,双边关系才有可能向前发展。澳大利亚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自始至终都是一致的,尽管最近出现一些困难和问题,堪培拉依然坚持这一立场。正是这一点给了我们希望,解决双边关系中的未决问题不会太久。

  水利部2022年12月发布的《2021年全国水利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当年全国已建成大型水库共有805座,除港澳台外,平均每个省级行政区约有26座。根据四川省水利厅2023年4月发布的《大中型水库安全管理和安全度汛责任人名单》,四川省只有10座大型水库,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

  据英国路透社消息,印度执法局6月9日发布文件称,已经向小米技术印度私人有限公司、小米印度分公司、部分高管,及花旗、汇丰、德意志等三家银行发出正式通知,称其涉嫌违反印度《外汇管理法》。印度指控小米在当地的部门通过冒充“特许权使用费”向外国实体非法汇款。并扣押其555.1亿卢比资金,约合人民币48.2亿元。

  据协会统计,截至2023年1月底,不满足实际行驶污染物排放试验(即RDE试验)要求的库存车辆超过189万,含已采购部件的库存车辆超过200万。而1-5月,国内汽车销量已经超过千万辆。

  为解决印度制造业长期存在的短板问题,2014年,莫迪政府提出“印度制造”(Made in India)计划,要将制造业占印度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从15%提升至25%。因此,印度向国外企业伸出了橄榄枝。

汤筠霞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