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一些地方建筑垃圾违规处置污染环境

来源: 南方周末
2024-06-07 08:35:42

  典型案例 | 上海市一些地方建筑垃圾违规处置污染环境

  2024年5月,中央第一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上海市发现,上海市建筑垃圾存在私拉乱倒现象,有关部门和一些地方监管不力,违法违规处置问题频发,污染环境、破坏生态。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上海市建筑垃圾产生量大,工程渣土和泥浆的产生量常年保持在1亿吨以上。上海市有关部门和一些地方消纳场所规划布局不够,处理能力不足,建筑垃圾处置问题日益突出。

  二、主要问题

  一是市内私拉乱倒问题突出。督察发现,大治河北岸大芦线东延伸航道整治工程工地上,大量建筑垃圾夹杂一些生活垃圾违法混填,填埋区域积水坑内水质暗黄并伴有刺鼻气味,监测结果显示,化学需氧量浓度为1435毫克/升、氨氮浓度为22毫克/升,分别超地表水Ⅲ类标准70.8倍和21倍。上瑞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在浦江镇废弃砖瓦厂内违规收集处置建筑垃圾,大量建筑垃圾与部分生活垃圾混堆,污水横流,监测结果显示,化学需氧量浓度为226毫克/升,超地表水Ⅲ类标准10.3倍。

  基本农田保护条例规定,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内堆放固体废弃物。2022年12月开始,盛涛市建企业发展有限公司在长兴岛基本农田内违法堆填轨道交通工程泥浆。2023年4月,上海市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相关问题后,崇明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以该区域基本农田划定不实为由,未督促相关单位清理整改到位。此次督察发现,企业共倾倒泥浆约5万吨,侵占永久基本农田17亩。

  金山区游乐园项目以临时用地为名,将7.9万吨工程渣土违规堆放在22亩耕地上,导致部分农作物被毁。秀州塘工地和兴北路道路工程产生的渣土随意堆放,侵占耕地6亩。

  二是跨区域非法倾倒问题多发。近年来,上海周边城市查处的非法倾倒建筑垃圾问题,有很大一部分源于上海。2021年以来,江苏省苏州市查处的274起跨区域非法倾倒建筑垃圾案件中,有243起涉及上海。其中,普陀区桃浦科技智慧城工地项目、闵行区S4高架二标一工区项目和嘉定区金园二路工地项目,自2023年12月起,陆续将3960吨工程泥浆非法倾倒至昆山市陆家镇,侵占林地4.38亩,其中4.06亩是省级公益林。

  江苏省南通市也发现多起上海市非法跨区域倾倒建筑垃圾案件。2022年8月,上海市数千吨建筑垃圾被违法倾倒至南通市海复镇均里村鱼塘,造成环境污染。2023年12月,一辆非法营运车辆从上海私自运载52吨工程渣土出市倾倒,途经南通时被查处。

  三是全过程管理制度落实不力。上海市虽然建立了建筑垃圾处置核准制度,但主管部门发证时把关不严格,发证后监管不到位。督察组核查了2023年951个土方完工项目,渣土申报处置量少于产生量30%以上的达到289个,少报约4500万吨。

  抽查发现,轨道交通市域线机场联络线3标段申报处置71万吨,实际出土量达216万吨,违规处置145万吨。国际新文创电竞中心项目申报处置量仅12万吨,实际出土量达78万吨,违规处置66万吨。铭大创新中心工程申报处置量1万吨,实际出土量达12万吨,其中7000吨非法倾倒至崇明区上实东滩。

  三、 原因分析

  上海市有关部门和一些地方对建筑垃圾处置工作重视不够,规划不力,监管不严,未履行好监督管理职责,建筑垃圾非法处置问题频发。

  督察组将进一步调查核实有关情况,并按要求做好后续督察工作。(生态环境部官方微信)

  美国盖洛普咨询公司当地时间6日发布的民调结果显示,美国人对美国通胀水平和股市普遍呈悲观态度。

  在附近的大田内,棵棵青杨、青海杨幼苗正茁壮成长。“等天气暖和些,这批苗木将被移栽到高原地区用于绿化建设。”扎根高原林业一线30余年的张锦梅坦言,繁殖培育出青杨、青海杨等高原适生树种,用于青藏高原城镇绿化,是件不容易的事情。

  “电影中出现的外骨骼,都是我们真实的产品,如今已被运用在航空物流、工业生产中。”昨天,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采访了为《流浪地球2》提供外骨骼设备赞助的上海傲鲨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的外骨骼产品,如今已经出现在北京大兴机场辅助行李搬运。公司合伙人张华表示,“我们计划未来能通过技术升级和产品的市场化推广,将外骨骼价格降至万元以内,让老百姓都能用得起。”

  在古代,农业耕作技术远不如今天先进,主要的农耕区也集中在中原地区,粮食作物基本上是四季一收,想要像今天一样一年几熟是不可能的。所以“年”,这四季一轮回的粮食收获周期,也就变成了一个时间度量单位,后又衍生出代表年纪、年龄、寿命的意思。

  在市场持续饱和、消费意愿进一步下降的行业预期中,2022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迎来了出货量、销量十年新低。

  据了解,港珠澳大桥香港往返珠海穿梭巴士自1月8日起,已恢复24小时营运,每天实际发车班次超过100台。此次政策调整以后,发车班次预计增长10%-20%。

艾俊达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