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搬家高峰已过,逼近30万亿后理财规模连续两周下降,季末理财压力几何?|银行理财观察58期

来源: 中国文明网
2024-06-26 18:09:01

财联社6月26日讯(编辑 杨斌)6月以来,存款向理财搬家的趋势暂缓,叠加监管对存量理财的变化,银行理财规模创出新高后已连续两周下降,合计约3000多亿元。分析认为,信托自查与理财的合作模式、及清理中小行理财等监管变化的短期冲击有限。存款搬家趋势暂缓后,季末理财回表的压力可控,非银机构的流动性回归常态但仍受“钱多”保护。

新高后理财规模连续两周下降

今年4月以来,禁止“套壳保险资管”、“手工补息”以及存款利率下降等多重因素叠加,存款出现向理财搬家的趋势。尽管期间债市出现过波动,但企稳后再度走强,使得理财产品仍具吸引力。4月理财规模累计增加2万多亿元,5月环比也增加6000多亿元,肖金川的数据显示均强于往年同期的增幅。

6月份,监管又现对存量理财业务的整改。根据财联社此前报道,有地区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信托公司与理财公司合作业务合规管理的通知》,明确要求信托公司排查平滑机制使用情况,对配合理财公司违规使用平滑机制调节产品收益等进行整改。另外,监管对未成立理财子公司的银行理财业务风险做出提醒,要求部分省份相关城商行与农商行于2026年末将存量理财业务全部清理完毕。

同时,6月末又是理财传统的回表时点,存款搬家的趋势暂缓,多重压力下,已接近30万亿的理财规模是否会再次受到冲击?

存款向理财搬家高峰已过,非银流动性回归常态但仍受“钱多”保护

对于债市,此前的存款向理财搬家带来两大影响。一方面,非银机构流动性充裕,流动性分层现象基本消失,R-DR利差收窄甚至出现倒挂。另一方面,理财机构偏好同业存单、中短债的配置,规模增长带动中短端品种走强,曲线 陡峭化。

随着禁止手工补息引发的存款搬家潮暂缓,叠加理财半年末规模的变化,债市会受到什么影响?

民生证券固收首席谭逸鸣指出,当前禁止手工补息的高峰期或已过去,影响正逐步淡化,银行负债端压力得到缓解,6月以来存单发行规模有所回落,银行资金融出水平回升,随着时间的推移,未来非银流动性也将回归常态。

华创证券固收首席周冠南认为跨季资金风险或可控。季末公开市场操作或主动加码对冲,叠加季末财政支出下达,跨季资金面大幅收紧的风险相对可控。季末理财回表压力或相对有限,非银“钱多”的格局延续。季末资金分层或有一定抬升压力,但非银“钱多”的保护下,预计短债调整风险不大。

  圈内原来有一种偏见,认为搞科普的科研人员,多数是科研搞不下去了。但在中国科学院物理所,多数人会告诉你,“此言差矣”。

  歌手冯家妹的身影也出现在大会现场,四川省政协委员的新身份让她深感责任重大。初次上会,冯家妹带来了关于四川方言保护的提案,希望从青少年教育层面推动地方方言保护,避免宝贵的民俗文化流失。(完)

  最后,笔者的个人经验是,与西方相比,中国政府的政策对中国人民的保护力度是如此之大,以至于普通中国人很难了解新冠疫情给美国和欧盟带来的灾难规模有多大。当笔者在接受一位中国媒体人采访时,虽然对方的立场是支持中国政府,并且希望强调西方相对失败的,然而采访者表示,“如果中国没有采取清零政策,将导致成千上万人死亡”。我当时回答说,这种观点大大低估了形势,如果中国采取与西方一样的政策,那将导致数百万而非成千上万中国人死亡。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重庆1月10日电 (记者 刘相琳)记者10日从2023年重庆春季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会上获悉,2022年,重庆共发生森林火灾30起,受害森林面积3056.7亩,未发生人员伤亡事故和重大以上森林火灾。

  茅炜:从过往的经验来看,A股大致三年左右可能出现一次系统性风险,换个视角来看,市场每三年可能会给出一次战略性布局的机会。经历2021年的震荡调整和2022年的系统性下跌,预计三年一遇的战略性布局时点大概率来到,因此建议普通投资者以积极心态对待2023年的投资。退一步讲,2023年出风险的概率是低的。如果2023年实现的收益有限,则意味着2024年可能是个收益的大年,因此即便以非常保守的视角看,2023年也是值得重视的播种年份。

  多次参加科普座谈会的魏红祥听到多种观点。

王忠来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