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当下与未来 世界青年汉学家共话文明互鉴

来源: 中华网
2024-06-03 05:11:02

  中新社北京12月8日电 题:经典、当下与未来 世界青年汉学家共话文明互鉴

  作者 曾玥 高凯

  世界中文大会首届世界青年汉学家论坛7日在北京举办。来自世界多国的青年汉学家全程用中文对话,围绕国际中文教育与汉学研究,共话文明互鉴。

  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美国巴德高中早期学院(巴尔的摩分校)中文专职教师、中国语言和文化助理教授何娇霞当日分享了自己在中国学习汉语、回到美国开展汉语教学的故事。

  “以前我对‘君子之交’不太理解,但是经过5年的学习,我从中国导师身上感受到了这句话。我想要像他(对待我)一样对待我的学生。”何娇霞说,她将自己从导师身上学到的“君子之交”“仁爱之心”,传递到对学生的专业教学和日常相处之上。近日,她带领40多名学生来到中国访学,“我希望能够让我的学生亲自感受到中国人的这些优点。”

  “从哲学的角度来说,真正的智慧永远不会过时。”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研究员夏小雨认为,中国古代经典著作贯穿古今,即便时代和环境发生了变化,但人类感知世界的能力没有改变。“我觉得我们都在寻找一种人类共同追求的价值观,”夏小雨说,古代经典中已蕴含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智慧,这种价值观延续至今,熠熠生辉。

  当下:东海西海,心理攸同

  钱钟书曾说,“东海西海,心理攸同。”“同”是北京语言大学博士后范狄在发言中反复提及的一个字。这位来自意大利的青年汉学家说,“西方哲学和中国哲学有很多共同之处。”在他看来,青年汉学家是“文化桥梁”,把中华文化传播到西方,也把西方文化传播到中国。“做好这个工作,最重要的是找到东西方共同点,我们有共同的追求和梦想。”

  与此同时,范狄也坦言,中西文化体系相去甚远,理解彼此需要克服困难。“难的不是直接翻译某一句话或某一个字,而是为西方读者提供他们需要的信息,让他们了解中国作者笔下的含义。”

  马来西亚新纪元大学学院媒体传播与影视演艺学院院长廖朝骥也有此感受。他从自身的媒体工作经验出发,指出在不了解中国的话语意涵的情况下生硬翻译成外语,会导致产生误会,甚至出现观感误判。

  在廖朝骥看来,与中国进行智库交流和合作是消除误解的重要方式,这非常有助于准确梳理中国话语的脉络和意涵,规避直译造 成的误读与误会。

  未来:山不再高,路不再长

  泰国泰中“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任威伦表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作为国际社会最受欢迎的全球公共产品之一,为人类社会贡献了中国智慧。

  “过去10年,‘一带一路’倡议让共建国家实现了前所未有的互联互通,也让发展中国家真正地参与到全球治理中来。互联互通让世界山水相连,从此山不再高,路不再长,成就了一些‘陆锁国’变‘陆联国’的自豪与骄傲。”威伦说。

当贝亮相世界杯,助力塞尔维亚出征小组赛

在丹麦晋级世界杯第二天后,哥本哈根标志性的小美人鱼雕像上就挂了一个标语牌,上面写道:“卡塔尔有一万五千人死亡,世界杯万岁。”

2018年,世界杯在俄罗斯举行。

“入选的裁判们代表着当今世界裁判的最高水平!”今年5月,国际足联裁判委员会主席科里纳所说过的这句话,从侧面证明了中国裁判组的“段位”和公信力。

但偏偏小维阿不是代表利比里亚参赛,而是作为美国队的一员。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在2000年2月,小维阿就是出生在纽约布鲁克林,父亲是利比里亚人,母亲则来自牙买加。然而从小到大,小维阿就是成长于美国环境。他还有一个姐姐和哥哥,早年间他们一同是在布鲁克林、谷溪和佛罗里达州一带生活。有趣的是,这就是一个体育世家。比如他的堂兄,就是后来效力纽约红牛队的凯尔·邓肯,而堂弟帕特里克·维阿是在去年,刚与明尼苏达联队签署一份职业合同。

超级熊猫是个不错的选择

陈碧天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