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向新丨闽宁草,幸福草

来源: 中华网
2024-06-27 02:33:01

  “菌草,菌草,闽宁草,幸福草,还是共产党好,还是社会主义好。”在宁夏闽宁,有老百姓编了这样一句顺口溜。

  菌草,是一种可用作食用菌、药用菌栽培的高大草本植物。它缘何被称为“幸福草”?故事还要从二十多年前说起。

  1996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福建对口帮扶宁夏回族自治区,闽宁两省区就此“千里结亲”。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同时兼任福建对口帮扶宁夏领导小组组长,牵头负责对口帮扶宁夏工作。

  林占熺是菌草技术的开创者。1997年4月,习近平亲自点将,派他远赴宁夏传播菌草技术。

  林占熺带着团队,把带来的6箱菌草苗,种在闽宁镇“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的戈壁滩上。靠着之后成立的菌草技术扶贫示范基地,从西海固大山里易地扶贫搬迁到此的群众学习用菌草种植双孢菇,第一次尝到了产业脱贫的甜头。助力脱贫的菌草,被当地人称为“幸福草”。

  2000年7月5日,一场特殊的颁奖会在福建省政府举行。这是专门为一个人授奖的颁奖会,也是福建第一次为科技工作者记一等功。

  获奖者正是林占熺。为他颁奖的,是时任 省长的习近平。

  颁奖会上,习近平说:“我们的科技知识分子只有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同时代的需要结合起来,才能创造出为世人瞩目的、为人民群众所欢迎的卓越贡献。”

  进入21世纪,菌草技术走到科学研究和产业发展“不进则退”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林占熺呼吁尽快在菌草技术发明单位福建农林大学设立菌草科学实验室。但在当时,意见分歧很大。

  两次安排督查调研、充分研判后,习近平坚决支持建设菌草科学实验室,菌草技术才得以取得新世纪的大发展。

  目前,菌草技术已在全国31个省(区、市)的500多个县(市)和全球100多个国家应用推广。

  “完全可以说,这项前沿技术是在习近平同志的关怀支持下发展起来的。”林占熺说。

  从福建到宁夏,从宁夏到全国,乃至不断走出国门,在习近平推动下,小小菌草,当之无愧是跨越山海、造福人类的“幸福草”!

  元旦假期后两天,北方大部雨雪依然稀少,以晴天为主,西南地区则继续延续多阴雨雪的天气格局,不过降水强度普遍不大。

  <strong>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所长 许文波:</strong>因为调整后现在处于一个流行阶段,或者说流行范围比较大,这更要加强防护,尽量使流行高峰滞后。特别是年老体弱的人群,因为赶上高峰都一起得,可能会造成各地的医疗挤兑和压力,所以还是要做好自身防护。老年人、儿童、孕妇还有严重基础病的人群,在大流行期间能不出门尽量不出门,如果必须出门一定要全程佩戴口罩。

  作为陕西西安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的主力军,西安国际港务区全力构筑内陆地区效率高、成本低、服务优的国际贸易通道。随着“武西欧”“十西欧”“安西欧”“粤陕”等国际班列开行,“+西欧”集结线路达18条,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建设织线成网。2022年中欧班列长安号全年开行突破4600列,运送货物总重达400万吨以上,开行量、重箱率、货运量等核心指标稳居全国前列。

  兴隆遗址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康保县照阳河镇兴隆村东南,地属长城以北冀蒙交界的坝上高原。该遗址于2016年坝上地区区域系统调查时发现,发掘总面积约1100平方米。2018年度田野工作初步确认遗址面积、堆积类别与分布情况、绝对年代等。2019年度田野工作继续发掘部分房址,了解房屋建造、使用与废弃过程。遗址二至三期出土大量植物遗存,有栽培作物粟黍以及野生植物山杏、大籽蒿、藜等。其中,黍是我国目前有直接测年数据的最早的黍类遗存之一,为探讨黍的驯化与早期栽培提供重要材料。兴隆遗址堆积复杂,发现了大量能反映其独特文化面貌的出土遗物,其一至三期遗存及周边其他同类遗址代表了一种新的考古学文化。

  <strong>“我们战胜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每个人都不容易。”</strong>

<strong> </strong>

张明璇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