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填报,别全交给AI来做主

来源: 观察网
2024-06-27 02:40:05

  ■ 视点

  据报道,今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为1342万人,有7个省份首次迎来新高考,考试、命题、招生等方面的变化,让志愿填报难度有所增加。在此背景下,用AI报高考志愿,成为不少人的选择。

  跟往年一样,很多家长在这个时候都会收到AI辅助报考志愿的广告。与此同时,今年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首次推出“阳光志愿”信息服务系统。

  毋庸置疑,用AI填报志愿自有其优势。输入高考地区、考试分数、区域位次、兴趣方向等信息,就能生成一张高考志愿信息表,建议的大学、专业和录取概率一应俱全。这不仅省时省力,某种程度上,也能减少因信息差造成的盲目报考。

  其实,若把AI作为一种辅助工具,可以用于了解某个区域一定分值情况下有哪些专业方向可供选择。其底层原理,跟教育部“阳光志愿”的志愿填报服务,其实是一致的,都是以数据分析为基础,为考生志愿选择和填报提供参考。

  但如果志愿填报全靠AI,让AI由辅助工具变为做出决策的主体,成为考生的“全权代理”,就未免拿高考志愿填报太不当回事了。

  单从技术角度而言,AI填报志愿的局限性也很明显。AI的决策有赖于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以及算法的科学性。这其中,任何环节的纰漏都可能使AI的选择“失真”。

  再考虑到高考填报志愿本身就是一个主观决策过程,各种数据分析的结果,最终恐怕抵不过考生兴趣爱好、专业偏好、地域倾向等影响。而这些主观因子,恐怕也很难准确量化并最终体现到AI的决策中。

  总之,面对即将到来的高考志愿填报,AI工具或可以给考生和家长提供一份参考,但至于到底要去哪上大学、选择什么专业,需要在兴趣、专业前景、自我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综合考虑,绝非AI可以做主。

<img src="//i2.chinanews.com/simg/hnhd/2023/02/07/36/2501624572275696300.jpg" alt="" />

  一系列政策的扶持,加上市场认可度逐步提升,这个本子里的许多产品已经逐渐成为现实,尘封多年的设计也可以重新纳入规划。

  开春快速复产,保用工是前提。每年开春,制造业重地“抢人”的新闻都很常见。不过,非要说今年的“抢人大战”有何新动向的话,那就是开抢时间更早,竞争也更激烈。

  据新京报记者不完全统计,2023年,北京将有近20家商场亮相,其中包括“体育+商业”模式的中体运动方城、面向年轻群体的北京THE BOX朝外年轻力中心、超30万平方米的体量创新改造项目五棵松万达广场。

  <strong>《三十而已》演“海王”,《今生也是第一次》里当“奶爸”</strong>

  澳门中小企业发展联盟理事长 胡达忠:非常感激中央对港澳经济的支持,这个政策一出来,澳门的餐饮、零售等中小企业可以说非常欢欣鼓舞和激动。

陈志峰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