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行龘龘、前程朤朤,为何生僻字热起来了?

来源: 中国长安网
2024-06-28 20:47:42

  中新社北京2月6日电(记者 应妮)中国农历龙年将至,“龘”字一跃火出了圈,成为生僻字界的“扛把子”。

  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4年春节联欢晚会主题“龙行龘龘,欣欣家国”,到中国国家博物馆甲辰龙年新春文化展序厅中出现的“龙行龘龘”,再到时下应景的祝福语“龙行龘龘、前程朤朤”,都引起民众对生僻字的关注和好奇。

  据《康熙字典》记载,“龘”出自第一部楷书字典《玉篇》,音同“沓(dá)”。“龙行龘龘”形容龙腾飞的样子,昂扬而热烈。

  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中国文字博物馆馆长黄德宽介绍,三个龍的“龘”是从两个龍的“龖”发展而来。在《说文解字》中,许慎将“龖”解为“飞龙之状”,也读作“沓(dá)”。“龘”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音义皆同。“在龙年到来之际,用古字‘龘’来体现我们对未来的美好期待,希望新的一年发展得更好、更快,龙腾虎跃、龙马精神,这是可以理解的心情。”

  他指出 ,事实上,作为一个生僻字,“龘”在文字史上几乎没有实际使用过,但是中国语言文字的文化积淀比较深厚,这些生僻字都在典籍中留了下来。今人从浩如烟海的字典中把它们打捞出来,赋予其新的时代意义,特别是近年来汉字文化热度高,与此相关的文创开发等是有积极意义的。“但如果说这些生僻字就此进入汉字的使用流通领域,这却是不大可能的。应该说,生僻字热也是一种文化现象,虽然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应适可而止。”

  作为《通用规范汉字表》专家工作组主要成员之一,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王立军坦言不太赞成过度炒作生僻字,“常用字的学习和使用更为重要”。

  在他看来,汉字与中国文化的关系非常密切,即使是现在不再使用的生僻字,往往也反映了造字时代的文化信息,就像“龘”字一样,是中国古代龙文化的象征,也体现了中华民族对生活蒸蒸日上的美好愿望。但它毕竟是一个时代痕迹很强的字,现在把它挖掘出来,只能作为一种文化象征的符号,而无法进入通用字的层面,不符合进入《通用规范汉字表》的条件。

  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的观众步入甲辰龙年新春文化展时,会在序厅看到从1916年到2024年一共十个龙年的相关四字词语,如1916年的“龙德正中”、1952年的“龙行四海”、2000年的“凤翥龙翔”、2012年的“云起龙骧”,2024年则是“龙行龘龘”。

  该展策展人、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院副研究馆员诸葛英良表示,“龙行龘龘”确实是今年热度比较高的一个词,从策展角度选用这个词来祝福2024年,希望国家发展更加昌盛,民众生活更加发达。

  “从展览来说,为什么以‘中华第一龙’红山玉龙起头之后,紧跟着就是甲骨文的‘龙’字,还把馆藏的《龙藏寺碑》拓片拿出来?其实也是从汉字这一角度来讲述龙文化。都说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在我看来,汉字其实也是某种形式的图腾,有着强大的力量。我们在序厅墙上挂这些词语来表达祝福,希望观众看到它的形,念出它的音,除了多认识一两个字之外,也能感受到汉字的文化力量。”诸葛英良说。

  这一力量也在四个“月”组成的“朤”中传递。“朤”音同“朗”(lǎng),有明亮、光明之义。前程朤朤,即前途光明。(完)

数据显示,烧烤是济南市民看球必选top1。在美团外卖平台上,烤五花、鸡肉串、牛肉串位列烧烤品类前三。牛蛙、烤鱼、小龙虾也是球迷们最爱吃的烧烤菜品。

结束了在欧洲跟随中国足球的系列采访之后,我终于来到了多哈,等来了今年世界足坛最重要的盛事——2022年第22届卡塔尔世界杯赛。从1982年第一次通过电视观看世界杯赛,到1994年开始参与世界杯赛的报道,再到1998年第一次奔赴现场采访世界杯赛,我将展开自己的第七次世界杯采访之旅。

相信看完世界杯前两场比赛,很多国足球迷都会有一种认知被颠覆的感觉,因为我们之前所认知的亚洲强队,都变成了小蚂蚁,完全不值一提,啥也不是。

店里的大屏在播放着比赛,顾客家也能听到进球后的欢呼声,“虽然看不成完整的一场球,”张宇东忙活着手上的外卖,“但是在取外卖和送外卖的地方,这些球场上的声音,也特别治愈。”

预测出线球队:西班牙、德国

Optimo提供的设备和课程包括力量和有氧运动区、个人训练、室内自行车、普拉提和瑜伽室(仅限女性)、拳击区等服务。水疗设施包括桑拿浴室、蒸汽浴室、水力按摩椅等服务。

刘晓恭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