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里斯本丸沉没》在上海国际电影节展映

来源: 红网
2024-06-16 05:36:38

  中新社上海6月14日电 (记者 王笈)作为第26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的首场放映(First Film),纪录片《里斯本丸沉没》14日在上海影城与中国观众首次见面,揭开一段尘封了82年的历史真相。

  1942年10月,日军征用“里斯本丸”号船押运1800多名英军战俘从香港返回日本,途经舟山附近海域被美军潜艇鱼雷击中。舟山渔民救起384名英军战俘。

  感动于中国渔民的壮举,地球物理学者、海洋技术专家方励决心拍摄一部面向全球观众的纪录片《里斯本丸沉没》。影片完全取材于真实历史,通过对“里斯本丸”号沉船的探索与发掘、对英军战俘后人及相关当事人的大量采访,深入讲述了“里斯本丸”号沉船事件的始末,及其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据方励回忆,8年前,他的团队开始寻找这艘沉船,“它的实际坐标与我们在相关文件里查到的坐标相差了36公里,因为那个年代的人们是靠星座、六分仪来定位的,误差很大”。

  成功找到沉船后,方励又带领团队争分夺秒地开始了抢救式采访。“当时听说还有两位亲历者在世,一位是时年98岁的‘里斯本丸’号船幸存者,另一位是时年94岁的舟山渔民,时间很紧迫。后来,我们又意外寻找到一位居住在加拿大的幸存者。”

  这一天,多位“里斯本丸”号沉船事件的亲历者后人来到上海,观看了《里斯本丸沉没》在电影节的首场放映。Kenneth Andrew Salmon是幸存者Andrew Salmon之子,他十分感激中国渔民营救了自己的父亲,“父亲很少在家里提起‘里斯本丸’号 ,战友们的遇难让他很痛苦。后来他开始通过写书的方式,把这个故事记录了下来。”

  在方励看来,光影记录下的历史是最真实的。“卡梅隆执导的电影《泰坦尼克号》,让全世界都知道了这艘沉船的1500多名遇难者;希望《里斯本丸沉没》也能让大家记得‘里斯本丸’号,记得船上的800多名遇难者,记得中国老百姓在战争年代有那么善良、勇敢的义举。”(完)

  这些遗物的确充满谜团。且不说大量残损不全的碎片仍待拼对复原,即使是一些相对完整的器物也仍然存在无法确认的争议。比如被誉为“世界铜像之王”的大立人像,呈环抱状构势于胸前的双手环握中空,有人认为应该是持有玉琮,有人认为是权杖,有人认为是象牙,还有人认为并无持物,只是一种挥舞的手势,并且其身份为何人同样未有定论;再比如那根象征权力的金杖,究竟是代表王权还是代表神权抑或是政教合一的王者之器,始终看法不一,同时关于平雕其上鱼鸟图案也有不同看法,在传说中第三代蜀王其名便作“鱼凫”,本意就是一种善于捕鱼的水鸟,所以金杖之符是否证明此说非谬亦未可知。

  “每年我们都要值‘三夏’的班,以前这个时候,最重要的工作是要防火。”郭华说,今年受灾,村委会更像是一个小型的调度中心,要排查哪些农户家庭困难不方便收麦,要帮忙联系收割机或者拉小麦的运输车,郭华常常开着一辆红色的“老头乐”四轮电动车,在村里巡视查看。

  发病早期出现发热、寒战、头痛、嗜睡、乏力、背部疼痛和肌痛等前驱症状。90%患者出现明显的浅表淋巴结肿大,如颈部、腋窝、腹股沟等。

  原料药是通过化学合成、植物提取或者生物技术等方法所制备的药物活性成份。原料药只有加工成药物制剂,才能成为可供临床应用的药品。

  法国总统马克龙在4月访华后公开表示,欧洲必须坚持战略自主,避免成为美国的“附庸”,并在台湾问题上避免卷入中美之间的对抗。马来西亚前总理马哈蒂尔近日提到,马来西亚愿和中国友好相处,但“美国到处和人讲:请对抗中国,请施压中国,制裁中国”。这些言论不同程度反映了欧洲和亚太国家对美国对华政策的态度,美国对此心知肚明。

  而事关能源革命的锂电技术,一旦出现“争霸”者,变局可能出现得更加彻底。这一假设,仿佛“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不少行业人士的心中。

张琪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